上海老龄化沉重 5市民中有1老人

标签: ,

【大纪元5月8日讯】目前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左右,而上海占19.58%,这意味着,5个上海人中就有1个老人,而这一比重仍有上升趋势。而未富先老、养老体系尚未成熟等个人和社会因素,使上海遭遇新的挑战。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导,驶入经济快车道的上海,在“一天天变老”:20多年的老龄化积累,10年的人口负增长,使得上海老龄化速度正逐年飙升。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模式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对社会的消费需求甚至生产结构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如今的上海正背负一个无形且越来越重的包袱-人口老化。

老龄化比率比肩日本

据统计,目前中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是7%左右。 但4月3日,上海市发布上海老年人口资讯:截至2005年年底, 60岁及以上老年人比上年增加5.59万人,占总人口19.5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这表明,每5个上海市民中就有1个老人,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联合国今年2月份公布的资料,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先行者”-日本,人口老龄化高达22%。因此,上海的老龄化已经“比肩”日本。

老年生活城乡差异大

从老年人生活状况看,市区与郊区差别很大。郊区尽管在老龄化比例方面小于市区,但是,生活品质堪忧。

据调查资料显示,在享受养老金(或养老补贴)的数位上仍然存在“城乡差别”:城镇老人的平均养老金(或养老补贴)为970.7元/月,农村老人的平均养老金(或养老补贴)为266.7元/月。

老人“满意度”下降

华东师大人口研究所教授、上海市老年学学会副会长桂世勋认为:尽管上海市老年人的各方面生活品质看似提高,但老人对整体生活状况的满意度却下降了。

他说,老年人对整体生活状况表示不满,是因为现在退休养老金虽然比以前有所提高,但各方面的生活费用提得更高,生活反而更困难,加上政府的养老体系尚未成熟,老人得不到好的照顾,所以满意度就更下降了。

怕看不起病 老人生活清苦

很多老人怕看不起病,生活过得很清苦。如曾荣获4次劳模称号的退休老工人盛锡渊,老夫妻俩每月养老金700多元,平时捡柴禾、割芦苇在柴灶上烧水煮饭,平时靠捉小鱼虾来改善生活,经常为了买到价格相对便宜的东西宁可多走一些路,通过各种方法节约每一个铜板,至今家里仅有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和一台电风扇,饮用的是井水。像盛锡渊这样的老年人不在少数。

该镇农户乔林昌夫妻,年过80,居住在低矮破旧的平房,因长期患高血压、脑梗栓、糖尿病等慢性病,尤其是妻子摔伤后生活不能自理。现在两老是“药罐子”,“拄拐棍”维持日常生活。每月仅药费开支就300多元,而身边子女自身经济又窘迫,使老人望而兴叹,仅去年透支就在4000元左右,经济十分困难。

养老院“两少一高”门槛高

养老院已经成为很多老年人期待的一种生活方式,但养老院的收费价格高也制约了一批老年人的选择。据调查了解,养老机构少、养老床位少、费用高,即“两少一高”使上海市农保(低保)的老人望之却步,因为个人收入与入住价格的差距太大,居家养老仍然是当地一些老人的首选。@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李家同:不宜过分依赖和大陆的贸易
举重冠军搓澡工 吃药内幕曝光
上海蜡像馆遇尴尬 姚明刘德华像遭咸猪手
开幕一星期  上海蜡像馆陈列品惨遭破坏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