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听障学者陈瑞麟获中研院年轻学者研究奖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翁翠萍台北四日电)东吴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陈瑞麟刚获颁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颁发二00六年轻学者研究著作奖,由于他是听障人,钻研领域从科学转哲学,在科学哲学与科学史专题论著方面,在台湾领先提出新理论,又是哲学界第一人获得这一奖项,而成为十六位得奖学者当中最特别的一位。

虚岁四十岁的陈瑞麟九十二学年荣获行政院国科会杰出研究奖,努力与贡献早获肯定,日前由妻子林柔瑀陪同到中研院参加颁奖典礼。

陈瑞麟以代表作“科学理论版本的结构与发展”得奖,他说明研究成果指出,研究科学活动本质是兴趣,针对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有关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他是台湾第一个严肃研究其内容的学者。

陈瑞麟花了一整章二万字篇幅,从理论谈科学史发展的过程,发现从原创性延递到下一个继承的理论是有秩序的,他并找出背后的秩序,有如家庭结构,有父母、子女、远亲,不断繁衍下去,他把这过程发掘揭示出来,有助大家了解科学的本质。

在讲台致词时声音宏大,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须藉读唇或以笔谈访答,陈瑞麟说自己在十五岁升学高中之前,因为中耳炎开刀切除耳骨而失去听力,左耳全聋,右耳剩一点听力,听不清楚别人说话,造成他学习极大困难,而须依靠自己努力看书学习,升大学时不以特殊学生身份而以一般生考上国立成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

大学毕业考上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陈瑞麟像很多大学生一样不清楚自己兴趣,经四年摸索,总算找到自己兴趣所在,就是研究科学活动本质,因此,他建议各大学各系应提供更多资源与管道帮助学生发展自我,不仅大一大二不分系,甚至不宜太早在高中分组。

天性乐观的陈瑞麟在台大哲学所硕士班毕业未考上博士班,是一大挫折,工作一年后卷土重来考上了,他从硕士班到取得博士前后八年,又到国立中正大学哲学所念博士后研究,后来求职不顺,但东吴大学哲学所聘他任教,第一年教哲学概论,班上中文系女生林柔瑀毕业后,他开始追求,两人于三年前结婚成家,两人主要以笔谈沟通,不减夫妻恩爱浓情。

陈瑞麟对自己从正常世界进入失聪世界后的人生历程充满感恩,尤其是慈母在他刚失去听力的那段适应期间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在慈母逝世五年后,他想起来就止不住哽咽,娇妻不计较自己失去听力仍嫁给他、东吴大学哲学系主任庄文瑞推荐他参加中研院年轻学者研究著作奖甄选,都令他感念,也是努力的推动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