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乌石坑蛙类恢复生机 首度发现黑蒙西氏小雨蛙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1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管中维台北十日电)多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连续台风豪雨及土石流破坏部分地区蛙类栖息环境,不过,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近年调查发现,台中县和平乡乌石坑蛙类种类及数目逐渐增加,而且首度在当地发现新分布纪录种黑蒙西氏小雨蛙,显示当地蛙类正随环境复苏而逐渐恢复生机。

特生中心表示,自2001年6月起在乌石坑低海拔试验站设置4条调查样线,调查当地蛙类族群数量,当年调查蛙类计7种37只次,2002年6月增至10种67只次,2003年6月发现11种135只次,2004年6月为12种458只次,去年6月调查12种270只次,今年5月扩增至12种323只次。

特生中心不仅调查发现乌石坑地区蛙类族群增加,去年6月更发现黑蒙西氏小雨蛙,这是当地首次调查发现的新分布纪录种,今年5月再度发现65只次,让特生中心大感振奋。

特生中心指出,黑蒙西氏小雨蛙是珍贵稀有野生动物,体长约2.5公分,背中线近肩部有黑色小括弧形黑斑,又叫括弧蛙,常见于台湾中南部及东部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竹林、阔叶林、开垦地及浅水湿地,但因栖息地遭破坏,面临生存压力,这次调查发现黑蒙西氏小雨蛙,相当难得,研究人员将密切监测纪录黑蒙西氏小雨蛙在当地繁殖交配情形。

特生中心指出,近年调查结果显示,九二一大地震及其后连续的台风豪雨、土石流等天然灾害,虽然破坏原有自然环境,但当地蛙类种类及数目逐年增加,逐渐恢复生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