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柏林看孔子学院的经营与挑战

抢攻华文学习市场海内外连线报导

人气 2
标签: ,

【大纪元7月2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育立柏林特稿)今年四月才成立的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运作至今正好满三个月,然而实际经营上却面临许多挑战,是否能有效推广汉语与中国文化,考验主事者的决心与能力。

透过跨国的校际合作,德国柏林、纽伦堡、海德堡、法兰克福、杜塞道夫、汉堡、来比锡等七所历史悠久的知名学府,今年内也将陆续在校园内成立孔子学院。

从柏林市中心往西南方向搭捷运大约半小时的车程,就可抵达达连区(Dahlem)绿叶成荫的自由大学校区,德国有史以来第一所孔子学院,就坐落在校园古色古香的一栋百年红砖建筑里。执行主任余德美(DagmarYue-Dembski)表示,和德国的歌德学院不同,孔子学院的运作完全建立在校际的学术合作关系,例如自由大学的对等伙伴北京大学,双方合作最早可回溯到一九八一年。

柏林孔子学院和目前世界上其他八十几所孔子学院一样,都是由“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汉办)出资,合作伙伴北京大学提供一位专业的汉语师资和教本,自由大学校方则免费提供场地布置教室和图书馆,并由汉学系教授罗梅君(MechthildLeutner)和北大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院长李晓琪每年轮流出任院长。

尽管出钱的是中国政府,不过光从经营模式来看,除了语言课学生必须学习中国的简化字和汉语拼音、使用中方提供的教材外,每一所孔子学院的运作其实具有相当的弹性,这点可从柏林孔子学院的课程和活动规划看出。

余德美指出,只要每年的预算不超出汉办提供的八万欧元(约合新台币三百二十万元),德方其实可以针对在地的需求自由规划课程和活动。开办才三个月,柏林孔子学院目前的课程可说已经包罗万象,除了语言课外还开办国画和书法班,并定期举行讲座,邀请学有专精的德国学者针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政经和传统医学进行专题演讲。八月底还将展出一位在天津担任客座教授的德国艺术家所绘的油画,标题是“越过长城”。

余德美说,不论在纽约、马来西亚、还是非洲,全世界每一所孔子学院获得的经费其实都一样,但是在地每一所大学的资源和条件差别却很大,各院只好各显神通,因地制宜规划出不同的课程。以柏林为例,本地的高等学府、市民学苑、高中、乃至私人的语言学校都有开班传授汉语,全都是孔子学院的竞争者,因此柏林孔子学院将目标定位在文化传承,希望从更深入的哲学和人生观入门,让德国人真正了解中国文化。

她举例说,一般德国人对中国的认识相当肤浅,柏林孔子学院的宗旨就是希望能构筑东西文化间的桥梁,让西方人透过阴阳理论理解传统中医,了解气功不只是体操、中国人天天吃的食物也不是只有德国路边摊常见的炒面和甜酸鸡而已,打破这些常见的误解和迷思。

许多观察家认为,中国利用当下全世界学习中文的热潮,普设孔子学院发挥政经与文化影响力,不过实际上孔子学院还在初创的阶段,未来发展还有很多变数。以资金为例,汉办规划只拨前三年的款项,接下来孔子学院就必须自筹经费,让许多主事者感到相当头痛。孔子学院目前的规模和成效,毕竟和德国在全球设立包括台北德国文化中心在内的一百二十八所歌德学院,每年将两亿八千万欧元的预算直接编列在外交部、大手笔拓展文化外交无法相比。

余德美坦承,现在中国一心一意只想多成立几所孔子学院,看在钱和名的份上,德国很多大学的汉学系也争先恐后申请,却没有考虑三年后该怎么办。不像南部纽伦堡的孔子学院和在中国投资的西门子集团总部有地缘之便,或汉堡利用和上海的姊妹市关系,比较容易获得补助,在柏林要找到金主非常困难。因此,柏林孔子学院计划在十一月举办中德经济研讨会,希望能借机找到企业奥援。

回归孔子学院的本业汉语教学,余德美也有话要说。她说,中国提供的教材过于死板,对话千篇一律,德国学生一开始光练字和学拼音,马上就会失去兴趣;而且课本只有中英文对照,没有考虑到德文读者的需要。

她说,就像孩子模仿父母说话牙牙学语一样,学外文应该从听和说开始,孔子学院未来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发展出一套适合德国人的汉语教学法。

相关新闻
【传统文化】子路强词夺理
德媒:德情报单位助以营救两名被俘士兵
伊朗总统亲自致函  德国总理梅克尔不领情
德外长前往中东化解危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