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秋风起 正是吃蟹好时节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虽说一年四季皆有蟹吃,但是在秋天,才是吃蟹的最好季节。有说“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每年9~10月正是螃蟹黄多油满之时,所以有食家言 “秋天以吃螃蟹为最隆重之事”。据说,蟹,自古就有“四味”之说。“大腿肉”,肉质丝短纤细,味同干贝;“小腿肉”,丝长细嫩,美如银鱼;“蟹身肉”,洁白晶莹,胜似白鱼;“蟹黄”,含有大量人体 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磷脂、维生素等营养素,营养丰富。

正是如此,厨师们也是费尽苦心,搞了许多有关“蟹”美食创意,如生蒸大闸蟹、香辣蟹、姜葱蟹、椒盐蟹等。说秋天是吃蟹的季节,这是因为季节与蟹的生长品质有很大的关系,秋季是螃蟹生长最好的时期,它们的肉厚肥嫩,且味美色香,为一年当中最鲜美。什么膏蟹、肉蟹、大闸蟹等,都在秋天长得最好。特别是“大闸蟹” 肉质细嫩,膏似凝脂,味道鲜美,是蟹中上品,价值不菲。

秋季的河蟹个儿虽不大,但壳薄,肉质细腻而有香味,据说还分雌雄两性来吃,听有厨师说,农历八月母蟹最肥,蟹黄足;农历九月公蟹最香,蟹脂多。不过,吃河蟹的时间比较短,10月和11月是最好的,而农历9月以吃雌蟹为佳。不过,也有人说,秋季的蟹固然好吃,但要吃出个悠闲劲来,才算是“爽爽的天,爽爽地吃”。

可一个人独吃,这样没人跟你争吃,你大可以慢悠悠地尝,一直连那蟹蚶中的汁水都给吸出来为止;其次,你可以邀请两三个好友,围上一小桌,一边聊一边尝,不失滋味。因为人一杂,那就不是品蟹,而是大口大口地嚼蟹了。

蟹之美味,早被古人发现。在周代,古人们就学会了制作蟹胥。《周礼•天官•庖人》:“疱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凡其死生鲜薨之物以共王之膳,与其荐羞之物及后、世子之膳羞。”这段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庖人主管天子膳食所需的肉味,所谓六畜是指马、牛、羊、豕、犬、鸡,六兽是指麋、鹿、熊、麇、野猪、兔,六禽指雁、鹑、雉、鸠、鸽。

要辩别这些家畜、野味,以一切鲜活和杀后干制的食品来供给天子、王后、太子膳食。这段话后,东汉郑玄注:“荐羞之物谓四时所膳食,若荆州之鱼,青州之蟹胥。”晋吕忱《字林》:“胥,蟹酱也。”这种蟹酱,用海蟹制作,非常美味。

  吃蟹的好时候是在秋后,所以有“持螯餐菊”之说,俗语“九月团脐十月尖”,也就是说九月母蟹有黄,十月公蟹才有膏。

  吃蟹开始讲究,是在明代。明代有能工巧匠发明了一整套小巧玲珑的食蟹工具,初创时共有锤、镦、钳、匙、叉、铲、刮、针八件,故称“蟹八件”,后又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十二件。这些工具,一般都是铜制,讲究者,则是白银的。这些工具,制作都很精巧。

其中刮具形状有点像宝剑,匙具像文房中的水盂,盛蟹肉使用的是三足鼎立的爵。这些工具又都配以圆形、荷叶状的盘,盘底下亦有三足,三足均雕成龙状,三条龙顶起一只荷叶盘。

吃蟹的时候,先把蟹放进荷叶盘,用锤具把整个蟹各个部位敲打一遍,再劈开蟹壳,剪下螯和脚,分别用钎、叉、镊,夹出剔出蟹黄、蟹膏和各部分蟹肉。食时先吃斗再吃箱最后吃脚和螯。每吃一部分时先要舀进爵内,再用匙盛上作料,一点一丁地品尝。

  这种食蟹工具大大提高了食蟹的品位。至清代,开始有“全蟹宴”,它集蟹类菜肴、面点之精华,可谓“吃蟹大全”。清时“全蟹宴”食单今已不存,今北京柳泉居秋后仍设有“全蟹宴”。

  吃蟹,江蟹胜于海蟹,湖蟹又胜于江蟹。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记:“蟹自湖至者为湖蟹,自淮至者为淮蟹。淮蟹大而味淡,湖蟹小而味厚,故品蟹者以湖蟹为胜。”湖蟹有多种,味佳者多在苏州,如太湖之“太湖蟹”,阳澄湖之“大闸蟹”,吴江汾湖之“紫须蟹”,昆山蔚洲之“蔚迟蟹”,常熟潭塘之 “金爪蟹”。而汾湖蟹之紫脐,最为有名,与松江四鳃鲈并列为江南佳品。

文章来源:星辰美食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