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传统种姓鸿沟 印度学府闹不休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9月1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郭传信新德里十七日专电)新德里全印度医学研究所反种姓制度的学生、教授和居民五十余人,日前在校方行政大楼前举行示威活动,抗议“低种姓”学生向校方抱怨遭到“高种姓”学生欺侮之后,名单竟遭校方公布并引来人身安全威胁,校方显有偏袒“高种姓”学生及支持种姓制度之嫌。

新德里新闻频道电视台今天报导,示威队伍举着手写的抗议海报,谴责校方行政当局公布遭到欺侮的“低种姓”住校生名单,“罔顾低种姓弱势学生的安全,是种姓主义者的行径,是那些反低种姓阶层运动的支持者”。

示威队伍要求校方针对事件,立即成立包括学生在内的委员会,进行透明且独立的真相调查。此一事件也是印度教育界今年以来,爆发“种姓”纷争的最新发展。

今年四月,印度政府公布增加“低种姓”阶层中学生进入大学配额改革计划后,教育界反对与赞成两派即爆发层出不穷的对立事件,包括示威、罢课、绝食甚至试图自焚等,并由于政府坚持计划不变,导致舆论担心改革计划可能重蹈一九九零年类似的全国性校园暴力冲突,反而加剧种姓矛盾。

印度种姓制度把人严格分为四大阶级:最高阶“婆罗门”相当于祭司、学者;“刹帝利”相当君主、军人;第三等“吠舍”泛指商人、工人;第四等“首陀罗”就是奴隶和不同种姓通婚生下的子女。另外还有被排除在阶级之外的“贱民”,他们被禁止与其他阶级的人一起饮食和接触,一如痳疯病人。

印度独立之后,废除种姓制度,宪法在前言中禁止因为不同种姓而有歧视待遇。政府并且立法保障低层民众,对象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设籍阶级,包括传统的贱民,又称被压迫者,第二种是设籍部落,指居住在人烟罕至的森林或山地,不接受种姓制度的土着。第三种是落后阶级,包括首陀罗,背弃印度教皈依其他宗教者和游牧民族。

印度政府最初规定,政府中的职位以及大学入学名额需要按这三种人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予以保留,也就是说设籍阶级占百分之十五,设籍部落占百分之七点五,不过落后阶级虽然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二,但是保障名额只有百分之二十七。

目前,印度国立大学遵守种姓预定制度,即为上述低种姓中学生保留百分之二十二点五的入学名额,但印度政府四月间又宣布新的计划,将此一配额比例从二零零七年六月起提高到百分之五十,适用范围并且从公立院校扩展到所有大学机构。政府表示,改革计划旨在增加低种姓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进而缩小印度各阶层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鸿沟。

但此一计划立即遭到主要为高种姓阶层的医生、教授和学生群起反对,并有两名学生试图自焚。反对者认为如此一来,低种姓学生成绩低分进入大学,势必影响自己的入学机会,而若干大学教授及医生则认为此举将会降低医学教育的质量和医务工作的水准。

许多国家都曾经历不平等的社会阶级,但没有一个国家像印度“种姓制度”这样历史长远且严密苛细。这种制度得以长久维持,是因为印度教笃信因果与轮回,即一个人出生于何种阶级乃由前世的行为决定,而这一世的行为,又会决定下一世投胎在那一个阶层,不断循环。

相关新闻
废除传统种姓制度 印度奖励种姓通婚
辛鲍姆获大幅优势 墨西哥将选出首位女总统
消息:天然气协议停滞 俄称北京要求不合理
在这些亚洲国家花费不多 可过舒适退休生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