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当年启用前11天… 桃园机场硬被改名中正

人气: 7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2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邹景雯/台北报导〕“桃园中正国际机场”的名称究竟是怎么来的?有一段今日看来非常荒谬决策过程。据了解,当年蒋家政权突然决定使用“中正”之名前,台湾交通部与民航局的建议案名称是桃园,交通部长林金生甚至说蒋公勋业维天为大,他日应以南京或中国其他通都大邑兴建国际机场命名才相称。

台湾行政院长苏贞昌昨日批定交通部呈报将“桃园中正国际机场”正名为“台湾桃园国际机场”案。

台湾官员调阅相关档案指出,交通部是在六十年九月奉行政院台(60)交字9270号令,决定筹建“桃园国际机场”,六十四年五月,民航局首度建议更名为“介石机场”,理由为“用资纪念民族救星,时代圣雄故总统蒋公”。文中并且举出各国机场国家元首命名者,如甘迺迪机场、戴高乐机场等。民航局长毛瀛初并在五月二十一日正式行文行政院长蒋经国重申建议,但行政院并未核覆。

后来国民党立委吕学仪在同年十月向行政院紧急质询,建议十月三十一日总统诞辰日易名中正国际机场。直到六十七年三月,民航局再研究,会议中“咸认仍以‘桃园国际机场’名称为宜”。民航局表示:“盖总统蒋公勋业,可谓维天为大,他日以南京或大陆其他通都大邑兴建之国际机场命名,当胜于此。”交通部长林金生引用上述意见和理由函覆立法院长倪文亚,认为不宜易名。

各部会认同桃园机场 遭行政院会推翻

尽管各部会历经多年反复讨论,认为维持“桃园国际机场”较佳,然而,六十八年二月十五日行政院院会在机场启用前十一天,却突然通过交通部提议更名为“中正国际机场”,事前没有任何资讯与征兆,致当时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二月十日的新闻标题仍然是“桃园国际机场二十六日通航,二十一日举行典礼简单隆重”,足可见证威权时代决策的荒诞。

——————————————————————————–

正名桃园 凝聚在地认同与向心力

自由时报记者邹景雯/特稿

国际机场代表国家的门面,如何取名?端视这个国家或城市希望彰显的意义,行之多年的机场名称为顺应需要改名,则是司空见惯之事,只要能够获得民意支持,通常更有助于凝聚机场所在地人民的认同度与向心力。

中正机场正式的中文全名应叫做“中正国际航空站”,相较于台湾现有十个航空站,几乎全以所在地命名,唯独位在桃园大园乡的例外,以人名中正名之。

以所在地命名,是各国国际机场的主流,例子不胜枚举,以人名为名者相对是少数,美国只有六个国际机场如此,但不像台湾在威权时期为了纪念一个独裁者,而任意将机场改名。

美国不会只以政治人物命名者,例如洛杉矶南方橘郡机场以演员约翰韦恩为名,又如洛杉矶东北方的原贝班克─巴沙迪纳─格伦代尔机场,为纪念喜剧泰斗鲍勃霍伯,而在三年前更名。这种命名哲学,反映这个地方的人文价值与思想走向。

从地名希望改成人名的罕例中,今年七月才在南非热烈讨论的约翰尼斯堡国际机场是否改为奥利佛谭波机场,则是希望纪念执政党非洲民族议会前主席谭波对新民主南非的贡献,其所崇尚的是对民主、开放、反隔离的追求。

当然,机场更名也有高度政治意涵的,例如美国攻打伊拉克,在取得海珊政权的战略重地巴格达机场的控制权时,就立刻宣布将原名海珊国际机场更名,做为结束海珊统治的宣传与号召,就是很典型的方式。

蒋介石在世时,民国六十年他以总统身份核准的国际机场名称是“桃园国际机场”,之后在蒋经国当总统、孙运璿做阁揆时,才推翻前议改称“中正国际机场”﹔换个角度,二十八年后的现在恢复为“台湾桃园国际机场”,不也可以说是以蒋中正原意“正名”吗?这正是“此其时也”。

——————————————————————————–

更改作业并不复杂

〔自由时报记者刘力仁、姚介修/台北报导〕中正国际机场更名为台湾桃园国际机场,中正航空站主任魏胜之表示,昨天中正航空站已经紧急清查更名应办事项,由于影响层面最大的“TPE”航空代号不变,因此中正航空站配合更名作业问题并不复杂,主要是机坪上的招牌、公文、设施及法令规定文字要更改而已,旅客进出最频繁的航站区,由于建物中仅有“入境”、“出境”、“转机”等指示牌,并没有“中正机场”的招牌,几乎不需花钱。

魏胜之并表示,跟厂商或是航空公司签订的合约,仅需要把原来甲方“中正机场”更名为“台湾桃园机场”即可,至于内部往来的公文文字部分,只要修正即可,预估要花费的钱不多。

华航公关处长孙鸿文表示,由于现行航空代号“TPE”不变,实质影响不大。

有航空业者则表示,政府真是“吃饱了撑着”,中文名称更改,与台湾有业务往来的几十家航空公司及旅游业者,文件、招牌、宣传广告等都要改,过程很繁琐,还有地勤代理也要一家家修约,花个几千万跑不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