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路地抵遗产税 关庙难纾困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20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吴俊锋/关庙报导〕发不出薪资的关庙公所,近来原本可获得大笔的遗产税,却因继承人以路地抵缴,短收金额超过3000万元,进账大幅缩水,财政难以纾困,员工无奈,乡长张宪堂昨天批评中央法令松弛,让基层“歹过日”。

关庙公所财政课表示,这2个月来,乡内陆续身故的几位有钱人,遗产税估算3000多万元,根据法令,地方可分得8成,对乡库是一大挹注,但迄今却分文未获。

张宪堂表示,这些继承人对遗产税提出异议,利用行政诉愿期间,购买公共设施保留地,并采抵缴方式,巧妙省下应付的钜款,此举则让乡库短收。

张宪堂昨天公开质疑国税局未严格把关,放任继承人以尚未征收的路地抵缴,才导致公所财政无法纾困,制度是否合理,值得探讨。

对此,南区国税局新化稽征所强调,抵缴的路地,都是被继承人在世时所购得,一切依法办理,造成关庙乡库进账缩水,也深感无奈。

公所财政课长李必安指出,继承人抵缴的路地,难以转卖或利用,对公所收入没有实质帮助,本以为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却像在作梦般,就算公所能获得80%又如何,根本拿不到多少钱,遗产税的分配比例仅供参考。

这种节税方式其实有特定集团专门处理,收购路地行情仅需公告现值的1成,多以40%左右卖给需要的当事人,利润颇佳。

虽然继承人多花3成的“买路钱”,却能抵扣公告现值的全额,还是划算,地方认为到头来还是公所吃亏,让政府税制弹性缴纳的美意大打折扣。

尤其到地政办理登记,还得再付过户费,没进账,却要交钱,公所有苦难言。

张宪堂说,根据统计,公所每年员工薪水,以及相关开销就需上亿,关庙农业区多,田赋税停征,且精省后,统筹分配款缩水剩4000余万元,地方岂能不穷。

降低抵税诱因 自然减少争议

记者吴俊锋/特稿

民众有纳税的义务,当然也有节税的权利;实物抵缴有其合法性,只是路地购得成本低,又能以公告现值全额扣除,对公所而言,却无经济价值,难以纾困财政,自然引发争议,制度面确有检讨必要,如何求取公平正义,创造官民双赢,值得深思。

在遗产税部分,地方公所可以分配8成,比例较高,当然全力争取,尤其目前政府财政困窘,各项补助缩水,公所开源不易,自是寄望这项“机会财”,当然锱铢必较。

对纳税人而言,则是缴越少越好,只要不非法逃漏税,在合法的范围内,当然会运用各种节税措施,人之常情。只是以实物抵缴,尤其是拿路地来抵扣,常让公所的遗产税收入看得到却拿不到,破坏地方的财政规划。

其实根据估算,国税局承办的遗产税中,以路地抵缴的占了7、8成,因为这种方式对继承人而言最经济实惠,却也让拿不到钱的地方公所最恼火。

国税局在实物抵缴条件中做了把关,例如无大笔现金或存款,路地必须是被继承人当初所购买,以及追溯2年的赠与情况等,但路地抵缴“以小搏大”的不合理情况却也是事实,说继承人钻法律漏洞太沉重,只能说是相关规范不够严谨,让人“有机可趁”,巧妙运用来节税。

既然路地买卖行情与一般土地不同,弹性空间很大,在遗产税的抵缴上,也有必要加以脱勾,区隔考量,税负单位应依据被继承人当初实际的收购状况进行评估,了解价差后,再决定抵缴额度。

或者也可以检讨,尚未征收公共设施保留地不能抵缴全额的公告现值,订出一定的抵扣百分比,没有“买少抵多”的诱因,自然可改善抵缴衍生的争议,确实达到税负公平稽征的目的。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