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反地雷运动吁台湾全面禁止使用

人气 7
标签:

【大纪元9月2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吕志翔日内瓦二十二日专电) 全球反地雷专家今天表示,反人员地雷的军事威力有限,却会造成本身重大伤害,即使在台海军事对峙情况下,台湾也应全面禁止使用、储存地雷。

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七届“禁止地雷公约缔约国会议”今天结束,虽然台湾非缔约国,“国际禁止地雷运动(ICBL)”极为关注台湾的反地雷政策与行动,并愿意提供资讯与协助,使台湾反地雷符合国际公约的精神与规范。

简称为“渥太华公约”的禁止地雷公约全名为:“禁止使用、储存、生产及转移反人员地雷公约”。

ICBL的研究协调员穆瑟专门负责非缔约国的反人员地雷议题,对台海两岸的情况有深入了解。他在接受中央社记者访问时毫不掩饰地指出,台湾去年终于完成“杀伤性地雷管制条例”的立法,值得肯定,但缺乏实质意义。

他说,这个条例禁止反人员地雷的制造与贸易,甚至还有刑事罚则,但台湾从1982年起就停止制造反人员地雷,更没有贸易情况,因此经过长期努力完成的法律,所禁止的是根本不存在的事务。

另一方面,穆瑟强调,国际红十字会曾邀请军事专家分析地雷的军事威力,得到的共同结论是:地雷从来不是决定战争结果的武器,相反的,地雷对友军、民众的伤害远超过对敌军的威胁。

从二次大战、韩战、越战、非洲国家内战、一直到伊拉克战争,所有战争与军事冲突都显示,反人员地雷的军事效果有限,不但不是国防的资产,最后变成最危险、沉重的负担,广大被地雷“污染”的地区都成为“无人之地”,几十年都无法使用。

穆瑟说,台湾军方基于安全理由,坚决反对禁止使用及储存地雷,但他很怀疑地雷在台湾国防中的作用。

就以台湾的外岛地区而言,台湾外岛有两百个雷区,大约十万枚地雷,军方忙于排雷工作,就突显了这些地雷没有军事价值,但对当地居民安全及经济发展的影响,到现在仍然无法排除。

在泰国、柬埔寨多年从事反地雷工作的穆瑟表示,外人很难想像生活在雷区的恐惧与无力感;而台湾的地雷集中在外岛,台湾居民从未感受到地雷威胁,无论政治领袖及民间对反地雷的政治意愿不高,更没有迫切感。

除了外岛埋设的地雷外,台湾军方也储存反人员地雷,ICBL曾试图了解台湾现有的地雷数量,但国防部以军事机密为由拒绝提供。穆瑟说,台湾运用庞大经费与人力进行危险的清除地雷工作,同时拒绝停止使用及储存地雷,本质上就是矛盾的。

反地雷公约缔约国会议共有七百多位国家及国际组织代表与会,台湾唯一与会代表、伊甸基金会专员张心蕙就是以ICBL会员身份出席。

张心蕙指出,积极推动反地雷运动的伊甸基金会将于下个月,公布2006年“地雷监督”台湾区报告,将邀请相关国家驻台湾使节、代表,及国内人士参加,希望能提升台湾反地雷运动意识及行动。

相关新闻
澳洲副总理:中共的行为令澳存在安全忧虑
南海问题上交锋 菲律宾总统怼中共少将战狼
印度大选落幕 出口民调:执政联盟大胜
胡塞宣称击中了美航母 美官员:纯属虚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