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问题青少年需援手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月1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唐雅陵圣保罗特稿)巴西新闻知性节目“奇妙人间”纪录片播出里约市郊的青少年黑帮,整天无所事事乘都市火车,在车内吸大麻、械斗,把看不顺眼的乘客活生生地甩出车厢,对铁轨旁的行人丢石头、钢管等硬物;有的单手吊在车厢门口,有的爬到车顶,站在上面“冲风”。

被他们甩出车厢者,要不摔死,要不断肢;被硬物砸到的路人多半受重伤;而站在车厢上面耍威风的年轻人,不乏因躲不及高压电缆而遭电殛而亡或全身烧伤。

死伤的生命都这么年轻,应该都可以有美好的未来,可是为什么他们会这样不懂得珍惜自己、爱护别人?

“其实这也没什么,我就是觉得好玩又刺激,有何不可?”青少年黑帮老大不过才16、17岁大,却语出惊人。把人从火车厢里丢出去是“够刺激”,掷物伤人只是为了“好玩”,而在车顶冲风而亡是“菜鸟”、“技术不够”,每句话都这样轻描淡写,似乎他就是这样轻松的看待生命,面对死亡。

毒品、酒精、交上坏朋友与欠缺家庭正确的辅导,都使得大都会青少年的人格朝向暴力与犯罪发展,不只令治安高层不安,也令父母亲、教育工作者与一般社会大众担心。理论上,青少年仍需要家庭与社会的保护,但当家庭与社会也对他们感到无可奈何时,“保护”一词就形同虚设。

根据“伊比利美洲国家教科文组织” (OEI)二零零六年公布的最新“暴力地图”指出,巴西年轻人的死亡主因是他杀、车祸和自杀,加起来的比例高达百分之七十二,大多数的死者都是十八岁以下,且是住在大都会郊区的黑人贫穷男孩。虽然里约仍然是全国最危险的地区,十五至二十四岁年龄层青少年的死亡率最高,每十万人中有 102.8人死亡,但青少年被杀案例增长速度最快的是米纳斯州,一九九四年至二零零四年成长率达百分之四百二十九点八。

米纳斯联邦大学公共安全犯罪研究中心督导,社会学家贝亚多认为,首府美景市都会地区及州内其他大城市的暴力问题之所以加剧,与青少年增加使用枪械,以及毒品快克流入贫民区有很大的关系。所幸,近两年来因非官方组织与地方政府合作,情况已有所改善,二零零五年至二零零六年间的青少年他杀概率约降低20%。

生、死是一体两面的东西,假如一位青少年对生命有较深刻的自觉,对人生也会加以爱护与支持。反过来说,若只视活着为简单的自然法则,即“活着就活着,想那么多干嘛?”对死的态度亦然。

基于这样的概念,米纳斯州社辅厅、司法厅、联邦大学研究员与贫民区代表便携手合作,推出“活着计划”,让市郊贫穷社区的青少年能够勇于面对生活的挑战,有尊严地活下去。在这些地方,生、死只在一瞬间,而“活着计划”就是要帮助青少年发掘让自己活下去的理由;透过举办各种文娱活动及职训课程,让他们的精神有所寄托,学习一技之长,进一步赋予、肯定其人生价值与理想。

统计数据指出,仅二零零六年,实施“活着计划”的地区,青少年被杀案例就几乎减少40% 。换句话说,两年的时间,这项计划已在美景市救了两百八十一位青少年的生命。圣保罗青少年死亡率虽然仍高于全国平均值,每十万人中有56.4人死亡,已较几年前有所改善。

记者曾采访巴西慈济在圣保罗市东区青少年黑帮最猖獗的安洁拉花园区的义诊活动。过去,那里曾经是“忍者帮”的大本营,警方不时前往贫民区搜捕青少年犯罪分子;居民为明哲保身,只好恪守黑帮定下的沉默禁令,对警方的问话一问三不知。

但现在,经由社区团体与非官方组织及公共单位合作,透过施行人文教育,已开始提供青少年融入社会的其他选择,帮助他们慢慢远离犯罪。安洁拉花园区的青少年帮派分子,九成以上都是因为本身吸毒成瘾而开始贩毒,使得当地很多家庭因处在这样的环境下,造成一家大小也吸毒,能够活过二十五岁者,都被称为“幸存者”。因为父母吸毒的缘故,不少婴儿也是一出生就因患有脑麻痹而住院或遭遗弃。 很多前往义诊地点照超音波的孕妇都是未成年少女,其中一位十六岁女孩已经生了两个小孩,肚子里还怀着第三胎。她站在队伍里啃着手指甲,看着前方的眼神带着迷惘,有时牵动嘴角,露出一个世故的笑容。

在这样的地方,经常可以见到所谓的“小母亲”,而一位女童照顾另一位婴孩的常见景象也使人很难分辨出他们的关系是姊姊和弟妹、母亲和子女还是阿姨和外甥。

吸毒与贩毒的确是大都会青少年的主要问题。不管是住在市郊的贫民区还是城里,他们第一次接触毒品,多半只是受到好奇心驱使,或基于群体的认同,害怕遭到同伴排挤,但即使在帮派里面,也鲜少发生被逼吸毒的情形。而加入帮派者要想脱离,也不是那么困难的事。至少在安洁拉花园区,只要没有毒债未清,真正想金盆洗手的人,帮派老大一定二话不说就放人。

很多时候,犯罪之所以会变成一条不归路,是因为误入歧途的人自己不想回头。

一位不愿透露真名的二十八岁女子说,她从十六岁开始在堂口贩毒,直到四年前某日,发现周围的亲友都一个个死去,猛然惊觉自己在浪费生命,于是鼓起勇气告诉帮派老大,她要回学校念书,不想再继续贩毒。没想到老大竟然跟她说:“很好,这的确不是人过的生活。要是可能,我也不想继续。”然而,当一位青少年下定决心“变好”的时候,社会若不接纳,并予以正确的辅导,难保他们不会再重陷泥淖。

所以民间团体与公共单位致力推展文教与育乐方面的工作,就变得非常重要。圣保罗莫札特学院美术教育系教授玛莉莎认为,社会问题必须靠教育来解决。在这一方面,家庭教育固然不可或缺,而学校教育则可以透过专业人士辅导青少年发掘人生的真善美,有计划地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基亚德玛市原本是大圣保罗都会地区青少年暴力问题最严重的城市,但因实施“青少年学徒计划”,近四年被送进感化院的少年犯人数已减少四成。

参加这项计划都是十四、十五岁的青少年,在一年时间内接受就业辅导与实习,同时帮助研发适用于其居住地区的计划。这些青少年每月可领取三十美元的补助款,但必须遵守某些规定,其中一条就是得每天上学。

还有圣保罗州政府的“家庭学校计划”,也自二零零三年起,在周末对外开放该地区六十五所学校,所有居民都可以参加校内安排的各项文化及娱乐活动。

由于该市欠缺娱乐场所与艺文空间,这项措施对帮助青少年远离街头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改善家庭亲子关系,并培养青少年爱护社区与学校公物的心,推己及人。此外,自一九九七年起,基亚德玛市政府也在十座市立足球场开设免费的足球学校。

它们的目的不在于培养职业球员,而是将足球当成帮助青少年融入社会、发展人文教育的一项工具。

该市体育局长何德力奇斯也认为,用体育和文教活动填满这些青少年的空闲时间,就是防止暴力的一种方式。摆在青少年前面的人生之路还很长,但是他们必须给自己充分活下去的理由。

不只是活下去,而且还要活得好,活得有价值,否则就像里约郊区搭都市火车的无聊青少年一样,任凭自己漂泊在无意义的世界之中,而好玩与刺激的背后,可能只是无处安顿的虚无寂寞。

相关新闻
温哥华论坛 探讨青少年问题
银河系内每年有多少恒星死亡?专家这么说
在这些亚洲国家花费不多 可过舒适退休生活
为何西方人喜欢喝东方抹茶?营养专家解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