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银行暴力讨债触众怒

标签:

【大纪元11月11日讯】(亚洲时报 Raja M孟买撰文/章彊编译) 在海德拉巴市“印度化学技术研究所”工作的科学家默瑟(CLN Murthy),因拖欠了ICICI(印度第二大银行)2.5万美元,而被追债人员虐待。他描述他的经历说:“他们撕烂我的衬衫,剃掉我的胡子,剪去我的头发,然后电击我的胸部,甚至向我的脸上吐口水。”

这样的故事,在印度版的次贷危机中非常普遍。事实上,跨国银行与负责催讨欠款公司的追债手法,已经触犯了众怒。10月,印度最高法庭批评银行与金融机构,雇用打手来追讨债务,并宣布银行需为追债公司的行为负责。在遭到执法部门、消费者法庭和“印度储备银行”(Reserve Bank of India)的警告后,它们近日已变得低调起来。

近期,印度各地发生多起借贷人被追债人百般羞辱(如殴打与强奸)后饮恨自杀的事件。最近,报纸上的头条消息更令人感到恐慌,因为连一位并无向银行借贷的无辜人士,也遭到讨债公司毒打。

这名无辜人士名叫库马尔(Vinod Kumar),他的朋友博斯(Tapan Bose)向银行贷款买了一辆价值1.1万美元的轿车。事发当日,刚从俱乐部出来的库马尔恰恰站在车旁,遇袭后因伤势过重而被送往医院。

在消费者权益组织的呼吁下,德里消费者委员会终于失去了耐心,11月5日向ICICI银行作出了罚款13.9万美元的裁决,理由是与其合作的讨债公司人员,用铁棍将库马尔打成重伤。

消费者委员会主席、法官喀普尔(J D Kapoor)将追债者称作“暴徒”和“粗人”,还说:“任何文明的法治社会都不会容许如此行径。”他又批评说,正由于银行的“厚颜无耻”与“不受处罚”,讨债公司才敢如此嚣张。

然而,在接受《亚洲时报在线》采访时,ICICI银行的企业传播部负责人戴施潘德(Charudatta Deshpande),并没有对这一事件感到遗憾。相反,他指出博斯事后企图向银行索要11.4万美元,以达成庭外和解。他说,ICICI已中止了与涉案的讨债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

戴施潘德指责媒体“扭曲事实”,称这宗骚扰银行客户的事件,只不过是“一时糊涂”,并说该银行“一个月要打800万个讨债电话”。

孟买的《每日新闻和分析》11月2日报道了上述科学家默瑟的经历,并称他已与ICICI达成了庭外和解。戴施潘德却表示对此毫不知情。

ICICI银行员工拉奥(Mythili Rao)对《亚洲时报在线》说:“在挑选追债公司时,我们遵循一套严格的标准与程序。我们还会仔细调查它们的背景。”

然而,正是这种“严格的标准与程序”,在孟买夺去了萨尔万卡(Prakash Sarvankar)38岁的生命。他在遗书中说,是ICICI的追债人员让他走投无路,被迫选择自杀的。为息事宁人,这间银行不得不以定期存款和保险单的形式,向受害者家庭赔偿了3.9万美元。

孟买警方犯罪科的专员巴尔迪(Deven Bharti)向笔者证实,遭遇跨国银行暴力追债的,只是些中产阶层的小额借贷者,而不是向银行借了上百万美元的企业经营者。巴尔迪说:“我们已向银行提出警告,要求他们在法律与规章范围内讨债。不然,我们将对其采取行动。”

9月,孟买警方逮捕了房屋开发融资公司(HDFC)在达达尔区的贷款部门经理史迪(Umesh Shetty),以及追债公司Sai Siddhi Credit Service的两名工作人员,控告他们敲诈勒索、侮辱妇女和刑事恐吓。三人被警局拘留了五日,成为首宗银行官员与讨债人员同时遭警方控告的案件。

根据海德拉巴警方,安得拉邦有9人在被讨债公司滋扰和侮辱后自杀,其中一名为女性。一名高级警官对当地媒体表示,海德拉巴今年已发生32宗与贷款有关的骚扰案件,还有100宗等待罪案调查科经济犯罪部门的处理。

在印度的次贷风波中,ICICI、HDFC等金融机构,约有114亿美元的贷款预计难以收回,平均每个借贷者为254美元。

“印度银行业规范与标准理事会”主席佑德施(Kishori Udeshi)他对笔者说:“鉴于资金充足,这些银行开始争夺那些亟需贷款的人群,特别是那些贫困阶层,向他们提供高息贷款。”他并将此种贷款圈套称作 “掠夺性借贷”。他曾在印度储备银行担任副行长,并在央行工作过35年。

不少金融专家也批评说,正是银行“不负责”的行为,令人们在借贷前后均受到滋扰。首先,是没完没了的电话推销。这类电话,就像那些吹嘘让男人更有“雄风”的垃圾广告一样,让人感到厌烦。

几日前,新德里的《印度斯坦时报》刊登了一则头条新闻,称即使手机用户已申请拒接陌生来电的服务,依然受到了银行贷款部门的骚扰。

《印度斯坦时报》的前编辑、颇受欢迎的专栏作家桑维(Vir Sanghvi)威胁说,将公布那家银行所有高管的手机号码,并呼吁电话推销的受害者们届时轮番拨打他们的电话,进行报复。

对付这类电话,孟买人帕斯(Ralph Pais)找到了一个独到有效的办法:他很有礼貌地问打来电话的推销员,他是否需要偿还贷款。得到对方诧异的回答—“当然”后,他说“那我就没有兴趣了”。他表示,从此再未受到这类骚扰。

如果接受了此类贷款,财政状况不佳的家庭若拖欠上一两次还贷,他们的噩梦很快就会来临。

9月,印度知名的商业频道CNBC-TV18就“恐吓消费者还贷如何变成一桩兴旺生意”,播出了一个专题节目。一名乔装的CNBC记者,携带着秘密摄像头,走入了一家与跨国银行有着合作关系的追债公司。记者发现,老板在面试求职者时,只关心对方有无打架的专长。末了,老板还对应聘者说:“我希望你以前‘修理’过不少人。”

由于讨债导致形象大受影响,银行方面抱怨说,他们的讨债人员在收取到期账目时屡遭殴打,并认为目前一致反对讨债的舆论,将“鼓励”更多人故意赖账,从而损害银行的借贷体系。

显然,银行界似乎想偷换话题,因为目前引起争议的,不是应不应讨债,而是它们毫无人性的讨债方式。

汇丰银行印度业务主管基德瓦伊(Naina Lal Kidwai)认为,如果银行停止向低收入阶层放贷,这类客户可能将不得不去借高利贷。他说,虽然印度高利贷者是出了名的无情,但他们并未卷入用电击、铁棍等手段逼债,或造成借贷者自杀的事件;他们也不会频频打扰民电话推销贷款。

对于笔者向汇丰银行(印度)发送的部分问题,包括“汇丰银行有无统一的讨债程序,对各个收入阶层是否一视同仁”等,至发稿前仍未收到它的回答。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南市警方破获暴力讨债集团  救出一名男子
暴力讨债集团总部设嘉义  全台13人落网
嘉义警方 破最大暴力讨债集团
紧追台湾之后 印度外汇存底排名世界第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