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美国人感受快乐比日本人难

标签:

【大纪元11月14日讯】(美国之音记者:鲍罗奇2007年11月13日华盛顿报导)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快乐”所下的定义迥然不同。美国维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重广大石进行了这项研究。他说,他一直想看看,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对快乐的定义究竟有多大差别。他指出,对美国人来说,他们追求快乐的权利以及生存和自由的权利是由1776年独立宣言确立的。他说:“托马斯.杰佛逊在独立宣言中提到了‘追求快乐’。人们追求快乐的方法有很多,似乎每个人都想追求快乐。这项研究非常有意思。”

来自日本的大石教授说,他研究美国人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如何做出高兴或不高兴的反应,然后同日本人、韩国人的反应进行比较。一共有360名年龄在20到21岁之间的大学生接受了这个的调查,其中大约有一半来自美国的大学,其余的来自韩国和日本。他说:“受访者每天要回答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今天是否有人夸奖你了?你是否收到了礼物?有人批评你吗?你是否和别人吵架了?是否被别人拒绝了?等等。”

大石教授给受访者对每天发生的事情所做出的反应打分。他说:“我问:‘你今天过得怎么样?’,如果是:‘差极了’,就记1分,如果是:‘太棒了’,就记7分,其余的感觉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你对你今天的生活满意吗?’,1分代表非常不满意,7分代表非常满意。”

*美国人要许多好事才高兴*

大石教授说,美国受访者需要许多好事情发生才感到高兴。如果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至少必须有两件好事才能抵销。他说:“对于祖先来自欧洲的美国人,当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时,他们平均需要1.9件好事发生,才能觉得快乐。但是对日本人来说,他们只需要1件好事发生,就能抵消那一天里坏事带来的影响。如果他受了一次批评,但又得到了一次表扬,那么他的情绪就能回到正常水平。”

大石教授说,他给维吉尼亚大学他自己班上学生的论文评分时,所有研究的结果都在学生的反应中得到了印证。他说:“美国教授会给他们更多好的评语,比如:‘非常精彩’或者‘写得很好’。所以,当我给一篇论文的评语是‘不错’时,一些学生就会问:‘这篇论文算不上很好吗?’在日本,教授从不给学生的论文‘精彩’或者‘很好’之类的评语。”

大石教授得出结论说,许多美国人对快乐习以为常,所以很难再去感受到生活中发生新的、好的事情。而一旦有不好的事情发生,美国人的承受能力比日本人和韩国人差。大石教授说,日本人和韩国人同美国人不一样,他们并不觉得生活总是快乐的。

*美国人对表扬习以为常?*

他说:“来自欧洲的美国人,或者说大多数美国人都被表扬和鼓励所包围。人们对彼此都持积极的态度。我想,美国人已经习惯受表扬了。这就跟挣很多钱一样。如果你挣15万美元,那么,再多挣1万块也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如果你的收入只有两万块,那么多挣1万块就是很不得了了。”

大石教授说,接受调查的日本人和韩国人的反应体现了古老的宗教根源。他说:“对于佛教徒,生命就是受苦的过程。好事和坏事都会发生。所以坏事并不会让他们感觉特别沮丧。”

大石教授的研究发表在10月的《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期刊上。他受到维吉尼亚大学同事的称赞。当被问及对别人的赞扬有何感受时,他说:“我收到这么多表示祝贺的电子邮件。我很快乐!”

相关新闻
【快乐周末】皇帝光屁股游行
问题玩具回收 美中商家齐苦恼
剧本:黑玫瑰(教育部文艺创作奖 特优作品)
校庆大会串 多校有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