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衍生金融交易量 减26.9%

标签:

【大纪元11月9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蓝钧达/台北报导〕从7月底爆发次级房贷风波开始,国际金融情势稳定度大不如前,台湾人操作金融商品也更显保守,根据央行公布的资料显示,9月份国内银行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量,包含利率契约及汇率契约等,仅有7兆4,444亿元,大幅减少26.9%。

央行金检处副处长邱明全表示,次级房贷引发信心危机,导致全球投资行为渐趋保守;信评机构的评等准确度,在次贷风波中颇受批评,更让信评在对新金融商品进行评等时,转为严格,降低银行新金融商品的发行量。其中,换利交易部分缩减最剧,较8月份减少7,106亿元,可能是市场对美国降息看法一致,交易量自然不大。

根据央行上次的统计,8月份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承作量才突破十兆,并创下新高,短短一个月却大降三兆。银行业者说明,衍生性金融商品一般不是拿来避险,就是投机获取较大利润;8月份是次贷问题影响最大的时候,投资人通常想到的是建立避险部位,或找寻短期投机的进场点,衍生性金融商品承作量自然提高。

但从9月至今,市场渐渐发现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并非只是次贷导致,原物料上涨及大型银行亏损,都会让市场秩序一时难以恢复。银行业者认为,投资人因此暂时缩减部位,这也是台股成交量一直无法放大原因之一,衍生性金融商品承作量也自然下滑。毕竟,在动荡的金融环境中,如果看不准趋势,手握现金才是王道。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游客消费成经济支柱 日本“观光立国”见效
中国房企远洋集团遭清盘呈请 股价跌10%
人民币遭遇多重贬值压力 今年已下跌逾2%
不敌价格战 日本车企5月在华销量均下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