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家伟:《色戒》的大陆版——“美男计”

严家伟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12月22日讯】根据张爱玲的小说由台湾的导演李安执导的电影《色戒》,像旋风似的吹遍了华人世界。听说还要去追逐奥斯卡金奖。笔者也慕名去看了一下经过大陆剪刀裁剪去了“激情”镜头的“残缺版”。看后走出影院确实深有 “叹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之概。也许就是这超政治的人性光辉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观众,才使该片获得巨大的成功。

一贯喜欢追忆联想的我,这时脑海中却浮现出,当年大陆的电影,戏剧,小说中好似也有过类似的题材和手法,但当时除了满足一下某些小市民的趣味外,并未掀起多大的感情波涛。如与《色戒》相比,只能称其为“画虎不成反类犬”。这类“佳作”一言以蔽之,可以称作“美男计”。其情节大概就是:或描写共产党搞地下斗争,或需要派人打入敌方营垒中卧底时,“我党”的地下工作者,或公安人员,这时出现在影剧,小说中的肯定是位男主角,(请注意:决不可能是女性)。而且其人不仅是英俊无比,风度翩翩的美男子,且是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口若悬河,机智聪明,有勇有谋,胆识过人的全才,完人式的“高大全”英雄。当斗争万分激烈或无计可施,危急万分之际,便有敌方阵营中的某位小姐或姨太太,或因一偶然机会,或遇某意外危险时,或与我们这位英雄邂遘于某一场合,或被英雄搭救。此时二人便“心心相印,一见钟情”。于是男英雄假示爱意,痴女子便落入套中,被玩弄于股掌之上。而这位小姐或姨太太又一定是敌方营垒中能起关键作用的重要人物。于是局面从此打开,往后事事得心应手。挽狂澜于既倒,夺胜利如折枝,最后大获全胜。此时痴女子才如梦初醒,但面对大势已去无可奈何,少数则愤而自杀,多数是被男英雄一枪击毙,或成为阶下之囚。此时男英雄,便高奏凯歌,光芒四射,领导慰问,群众欢呼——谓予不信,不妨去看看诸如《一双绣花鞋》,《英雄虎胆》,《与魔鬼打交道的人》……全是这么一个“公式”推演出来的“答案”,一个“模具”制造出的“样版”。反正一切都多亏了高明的“美男计”,古人云“戏不够,神仙来凑”,而今人是“戏不够,美男来凑”了。

看了这类佳作后,我有时会产生一种也许人家会认为又是“反动”的想法:假如那些影剧中的“美男”,换成是一位美女,而将那些小姐,姨太太改为少爷或老爷,剧情与结局一点不改。我看大陆没有哪位作家敢去创这个“新”。也没有哪位导演敢去执这个“导”。即便是有人敢为这个 “天下先”,恐怕等着他的结局也是很不美妙。轻则是“政治倾向有问题”,重则……那就很难说了。但是,现在将男,女的位置这么一掉换,便成了优秀作品,红色经典剧码,岂不怪哉?

这大概又是“中国特色吧”!其实女人是“女色”,男人也是“男色”。不管你美人计,还是“美男计”,都是用“色”去勾引,欺骗对方,使之色令智昏,受骗上当。要说不光彩,两者没有区分,就像男骗子决不比女骗子高尚一样。奇怪的是有的中国人,特别是居住在大陆的中国人,就偏要认为男人为了党国的利益,去和那小姐或姨太太调情,甚至上了床也“无亏大节”。甚至还要津津乐道,沾沾自喜认为有趣。反过来要是女人如此那就是“破鞋”一双,谁敢这么写,哪怕在生活中有完全真实的原型素材为依据,你也逃不脱“歪曲”什么什么,“诬蔑”什么什么的诛语。比如当年的“沈崇事件”,大陆作家谁敢去真实地写?当然这种“双重标准”,也不始自今日,而是古已有之。男人去嫖了妓,对方才十三岁,他还要公开写成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没人骂他,还成了佳作名句;而女人一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就被人骂为“淫”。

《色戒》之所以能如此震撼人心,就是它能打破中国这种传统的落后意识,把女主人公刻划得那么清纯高雅,在美的光影中完成了一个充满人性光辉的悲剧。而我们那些“美男计”的杰作,留给人的除了情节的虚伪,就是斗争的残忍,看不到一点人性。

2007 年12月完稿于戎州
──转自《自由圣火》(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色戒》给《魔戒》提鞋,配么?!
哪个国家会拍《色戒》这样的电影?
严家伟:三个“右派”的故事
严家伟:“有形之贿”与“无形之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