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差距扩大 中国奢侈消费惹争议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2月1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任纹仪台北特稿)领到年终奖金后,可能有人会选择买件“精品”来犒赏自己一年来的辛劳。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快速成长,拥有名牌精品或奢侈品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人民币五千万元的名画、两千万元翡翠、一千万元跑车、数百万家俱……等,这些都是二零零六年“第二届上海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的参展清单。令人惊讶的是,短短四天内,展览成交总额高达人民币五亿元,比起二零零五年首次举办展览三天的成交额两亿五千万元成长了一倍。

根据高盛公司分析,中国奢侈品市场现值约二十亿美元,占全球销售总额六百五十亿美元的百分之三。

中国品牌战略协会秘书长杨清山表示,中国大陆奢侈品消费人群已达到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三,“真正”的富人数量其实并不多,但中国已成为最具潜力的奢侈品消费市场。

专家预计,以现阶段约百分之十的年成长速度推算,到二零一四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市场,估计占全球总量的百分之二十三。

虽然中国富豪手中累积的财富总量比起欧美国家还有差距,但中国富豪出手阔绰,购买欲与购买能力毫不逊色。这使得国际名牌精品与各项奢侈品展览纷纷进军中国大陆,以期赢得商机。

对于近年来中国的奢侈品热潮,南京大学教授杜骏飞分析,世界奢侈品消费平均水准是用自己财富的百分之四去购买,而在中国,却是用百分之四十甚至更多的比例去“苦求”,而且类似情况并不罕见,这是非理性消费的表现。

中国社会学家说,看看中国现状就知道中国大陆还未达到奢侈品消费阶段,而中国恰好又是全球奢侈品消费成长最快的国家,“未富先奢,不利和谐”现象值得注意。

中国品牌战略协会表示,亚洲人面对突然增加的财富时,便毫不犹豫地选择起代表富贵的奢侈品,以展现新的社会地位,这是心理需求的表现。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中国:新的奢华风潮”报告也认为,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消费心态仍以“显示身份”为主。

另一方面,也有学者正面看待中国的奢侈品消费。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省情所所长梁启东认为,奢侈品消费时代到来无法阻止,随着中国经济开放与市场全球化影响,应理性引导和对待奢侈品消费,对奢侈行为无需干预,应服从市场规律,不当干预会扰乱稳定的消费市场。

复旦大学心理中心主任孙时进认为,“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炫耀性的消费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应该“把奢侈引导到积极正面的消费,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

虽然中国一批新富阶层崛起,印证中国大陆经济快速成长,但长期严重的贫富差距一直是改革开放以来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根据统计,二零零五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一万多人民币,但农村仅三千两百多人民币,测量贫富悬殊的指标“基尼系数”达到零点四五(超过零点五代表所得分配极端不合理)。奢侈品消费盛行,对中国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将产生推波助澜效果。

对此,中国政府开始思考如何透过提高消费税等手段,遏止泛滥的奢侈品消费风气。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力表示,除了完善消费税制改革,中国还将进一步提高部分高档奢侈消费品税率。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朱国仁说,新的税收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奢侈消费,体现社会公平,高收入阶层有能力享受高消费,也应依法缴纳相应的消费税。

不过,这项税制改革能否有效消弥贫富差距,多数人仍抱持保留态度。

北京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汤贡亮说,“平民买不起,富人已经有了而且不在乎那几个零头”,同时,“如何定义奢侈品,如何对真正奢侈品征收到消费税,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很难想像富豪的一只表、一部车,可能就是农村一个家庭好几年、甚至一辈子收入的总和,但这样的情景就发生在现今的中国大陆。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已让少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但在贫富悬殊、未富先奢的阴影下,如何兼顾市场经济与社会公平正义,恐怕是中国政府应该重视的课题。

相关新闻
贫富悬殊冲击中共统治 六中全会急商和谐
中国150万家庭占七成财富 九成富豪属官家
中国农民比城镇居民负担更昂贵医疗费
中国大学建高球场 引爆贫富悬殊争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