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阮美姝:教育民众知道二二八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2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苏永耀/专访

二二八事件受难者家属阮美姝,虽已年届八十,仍致力二二八历史研究与教育。看到朝野政党在这六十周年推出活动,阮美姝受访时慨叹,与其将资源置于各种仪式性的纪念;不如好好透过教育,让民众知道什么是二二八。

阮美姝说,在一九八四年那个还是国民党高压统治的禁锢年代里,她决定放弃最爱的音乐教育,开始收集二二八相关资料。这不仅是为她父亲阮朝日,也是为还原历史。

阮美姝指着办公室里头几个逃生出口说,那是当时来协助她的朋友们,为避免遭国民党政府逮捕,所设的脱逃机关。细数着这些点滴往事,阮美姝说,只可惜这房子现在打算要卖掉了。

阮美姝坦言,她为推动二二八历史教育,已投入上千万元。包括写书、制作影带、盖纪念馆及出国演讲与搜集史料等。但多年来相关单位不仅补助有限,甚至刻意排挤,申请提案也被驳回,使财务都必须自己承担,至今实已难以为继。

走进放置有她父亲文物的小房间,里面有阮朝日的日记本,以及编纂的台湾首部国语辞典与日华辞典;另外还有被逮捕前所仅存的“台湾新生报总经理”名片。这将是她最后一批要捐出的物品,可看出对阮美姝的意义与不舍。

阮朝日到底是被用什么罪名逮捕枪决?阮美姝多年查访,最后才获得机密文件,内容载明阮朝日是:“二二八事件阴谋叛乱首谋;利用报社从事奸伪活动;利用报社挑拨离间军民情感。”不过,有更多的受难者到现在都不知道当时是被罗织什么样的莫须有罪名而遭迫害。

做为受难者家属,阮美姝将悲痛化为动力,长年搜集与出版其他受难者史料。置放父亲文物的房间,还摆有牌位祭拜,用来悼念那些至今还没被发现的受难者;一旁并有她折的纸鹤,希望超渡亡魂。

对朝野政党纪念二二八的方式,阮美姝则难掩失望说,当多数民众对二二八过程都还一知半解时,又要如何感同身受。她并透露,国民党有政治人物多次表达要来探望,但她认为这都仅是政治拉拢,而加以婉拒。

她并举去年台北市府发表的“寻找二二八的沉默母亲—林江迈”纪录片,指其内容严重扭曲。林女士是因贩卖私烟而遭殴打,最后酿成二二八事件的重要人物。但纪录片却在讲她女儿的爱情故事,岂不避重就轻,缺乏反省。

就像老一辈台湾人的坚毅性格,阮美姝从历史教育里找到生命的意义。她说,去年还开始学跳肚皮舞,维持健康与体力来工作。相较政治人物投机式抢搭二二八的六十周年纪念列车,阮美姝则默默继续追寻那最有意义的一块。

高李丽珍:历经一甲子伤痛犹在

自由时报记者王平宇/专访

即使历经一甲子岁月,二二八的伤痛在许多人心中仍难抹灭,因为那是莫名、毫无逻辑可循的杀戮,许多年轻的生命因此消逝。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的牧师娘高李丽珍,自幼过继给姨妈,改姓李,但对于胞兄许宗哲在二二八事件中罹难,却记忆犹新。

许宗哲当年仅十六岁,还是雄中学生,在混乱中突然失踪,被发现时已成爱河的一具浮尸;当时遭遇不幸的,还包括表哥江云华及杨荣洲。二人分别是十八岁与廿出头的青春少年。许宗哲在高李丽珍的记忆里是个沉默寡言的大男孩,总是木讷微笑,对人和善有礼,话虽不多,但开口总让人感受他的诚恳,喜欢在夜阑人静的晚上,望着天上的星星发呆。

高李丽珍回忆,二二八事件发生后,各地逐渐感受到风声鹤唳,3月初的某天,因为母亲身体不适,身为家中唯一的男孩,许宗哲在傍晚出外采买食物,准备给母亲与姊妹们当作晚餐,不料从此一去不回,全家陷入慌乱。

那时全台动荡,大家都害怕得不得了,高李丽珍说,父亲得知大哥失踪后,焦急的冒险赶回,却因担心被罗织入罪,只能整日躲在家中日式平房的榻榻米垫下,以免又被特务抓去。那时全家以泪洗面,却无法外出寻找,担心又有人遭遇不测。最后还是遇到好心的林启三医师来报信,才知道家族中三个年轻优秀的男孩,都已在爱河中浮沈多日,令人心痛。

高李丽珍说,记忆中母亲从此郁郁寡欢,只能靠着唱诵圣诗与读经来抚慰丧子之痛,整理大哥遗物时看到大哥留下一段话,说自己仿佛夜空里的一颗星星,似乎预言着年轻生命的早逝。另外,遗物中还找到一盒大哥的指甲,自己剪下收在抽屉,后来被母亲视为珍宝。

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之际,被问到政府还能为家属做些什么?高李丽珍说,无疑就是向家属诚挚的道歉;虽然母亲过世多年,但她还清楚记得,当年李前总统在任内与家属们见面的场合,对母亲来说,是多大的欣慰。

张秋梧:追究元凶蒋介石责任

自由时报记者李欣芳/专访

各界纪念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之际,身为受难者家属的二二八和平促进会秘书长张秋梧受访时直言,二二八事件尚未完全平反,疾呼制定“二二八事件特别法”,追究元凶蒋介石的责任,并以国民党党产而非纳税人的钱赔偿二二八家属。

她强调,“没有追究元凶,不算真正的平反”,唯有厘清责任归属,透过司法审判追究加害者的责任,相关当事人认错,才能抚平二二八家属心中的创伤,否则她一辈子也不甘愿。

张秋梧表示,现行的“二二八事件处理及补偿条例”,使用“补偿”而非“赔偿”,前者有同情的意味,改为赔偿才能凸显真正认错的意义;甚至应直接制定特别法,明订对加害者的追诉不限定时效。

二二八事件迄今一甲子,仍未惩凶究责,张秋梧心中不平。她感叹说:“这是台湾人不争气”,二二八受难者家属要求追惩元凶,是依法要求的权利,有人认为如今再对二二八事件究责,会造成族群对立,她的看法恰好相反,家属要求惩凶究责的权利不容被抹煞。

张秋梧说,不必让所有外省人背负二二八的原罪,才能真正促进族群融合,如今,她也能接纳外省籍民众,他们家即娶了外省媳妇。

张秋梧指出,蒋介石就是二二八事件的元凶,当年是蒋下令第二十一师来台镇压,虽然蒋已过世,仍应透过司法审判予以定罪,留下历史纪录,唯有厘清历史真相与责任,才有后来的宽恕问题;但去年二二八基金会发表二二八事件责任归属研究报告,指蒋介石是事件元凶后,民进党政府接下来做了什么?政府应替家属惩凶究责。

张秋梧强调,惩凶究责不是对旧国民党政权的清算、斗争,但当年加害的是国民党政权,国民党的党产不少是接收日产而来,也涉及侵占台湾人民的财产,因此,应以国民党党产赔偿二二八家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