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学者:在民主程序中建立台湾认同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顾恒湛台北四日电)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教授李丁赞今天表示,在民主及认同分裂的社会中,认同往往成为冲突与对立的源头,这也是台湾当前政治困境所在。台湾蓝绿双方应在相互理解尊重的民主过程中开始对话沟通,从台湾利益出发,在民主的程序中逐渐建立台湾认同。

公民前线下午在台北NGO会馆举办“面对政党恶斗、社会撕裂”论坛,邀请李丁赞、中央大学客家社会文化研究所副教授李广均、辅仁大学中国社会文化中心主任雷敦龢座谈。

李丁赞说,民主和认同其实可以并行不悖,在民主的过程中追求、建立认同,是台湾走出当前困境与僵局的唯一出路。民主程序下,每个人可追求自己的认同,但也要尊重不同的认同,泛绿应尊重同情泛蓝的中国认同;泛蓝也要理解泛绿过去被压迫的经验,及寻求国家认同的渴望。

他指出,蓝绿应开始对话,以主体的灵活概念取代认同的固定疆界,从台湾利益出发,进而形成具体政策与共识,台湾的前途应由台湾人用民主的方式共同决定,只要程序是民主的,过程是尊重与宽容,形式是对话与沟通,民主过程所形成的共识一定符合大家共同的情感、利益与期待。

李广钧表示,台湾社会民主化后,却出现只有族群、没有公民意识的社会,这样下去将造成社会永久撕裂的伤害。台湾应非常小心,不要让政治人物利用族群成为伤害公民的工具,他认为应该用程序正义解决这样的问题,例如最近的正名、中正纪念堂拆围墙的事件,就应有更多讨论的过程。

他说,建立多元文化的公民社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现代社会中如何让人与人间拥有基本人权及公民权的同时,也承认彼此有不同的语言、文化、历史情感,是我们今后要共同努力的目标。

公民前线发起人简锡(土皆)表示,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的纪念应是以和解宽容为目的,但台湾社会却是越对立和仇恨,公民前线的发起就是要弭族群仇恨,也要反省政治标签化的文化,让台湾社会走向多元、包容的公民社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