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电影海外连续获奖 中国却不能上映

标签:

【大纪元5月22日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CK报导)中国年仅30岁的电影导演应亮,执着地追求创作自由、独立制片的理想,他拍摄的两部故事片,都未能在中国的电影院上映,却连续两次在美国旧金山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电影导演应亮,是科班出身,他先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电影制作专业,和重庆大学电影学院导演系。他的第一部电影《背鸭子的男孩》,是利用自己打工赚得的3万元人民币拍摄,在去年的美国旧金山国际电影节上获奖;他利用1万美元奖金、折合大约8万人民币,用了其中的6万元,拍摄了第二部电影《另一半》,又在今年的旧金山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另一半》是一部内涵丰富的电影:在四川自贡市一家律师事务所当书记员的小芬,用笔记录了这座城市许多妇女的不幸遭遇,而小芬自己的生活也毫无安全感。导演应亮说—

应亮:“我要提出的问题是:法律能不能保障很多人的权益,或者社会的机构到底有多少公信度、有多少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电影里提出了问题,答案就在电影里面:是很难的。”

应亮的两部电影,显然离中国官方强调的主旋律越来越远,但却离他对电影艺术理想的追求越来越近。

应亮在拍电影之初,就没奢望过自己的电影能获准在中国的电影院中放映,因此也从未打算把自己的电影送给官方审批。他说过:如果他的电影要送审,他就宁愿不拍电影而去画画。他说—

应亮:“一开始就没有和审批发生关系。因为我想保证我作品的完整性。即使没有审批这个问题,如果我头上有一个老板,他是一个投资者,他想因为有钱的原因,让我把作品进行修订的话,我也不会要他的钱的。那么,审批在我眼里是同样一回事情,所以我不会去审批。”

应亮说表示:发达的现代电子摄像技术,使他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制作电影。同样,音像制品的现代传播手段,也使他可以不去依靠电影院。他说—

应亮:“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传播。DVD的发行,甚至网络上的免费点击收看,一样能把我的片子传播到外面去,它的受众面是相当大的。”

作为最新一代中国电影导演,应亮还有一些观念值得称道:如他认为艺术家不应该太富有,要和普通人一样生活;又如电影不应用于粉饰太平,应该说真话。应亮毕业后也曾在官方的电影公司工作,最后却是选择了创作自由、独立制片的道路。他说—

应亮:“我知道他们的工作方法,我不喜欢。我觉得我应该用一种更灵便的方法,保证我的自由度,这种自由度是最重要的。我选择了现在的道路,那么随之而来的那些问题,应该我自己来承受,因为是我做的选择。”(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博客4度被封 唯色:关不了声音的源头
中共出版检查将趋于隐密?
广电总局限制电视选秀节目播出时间  引争议
中国广电严惩网络电视 视频资讯何去何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