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妈妈的信

陈慕涵:生死之线(下)

陈慕涵

标签:

【大纪元6月1日讯】妈妈:您好!

整整16天了,再也没有任何您的消息。

我依然每天打电话到上海市女子监狱去问。中队长施蕾还是装作听不见,大队长袁某依然永远不承认是自己在。其他人接电话的时候,我说的话差不多都一样:“您好,我是曾爱华的女儿,我想问一下我妈妈现在的情况……”每次基本上还没说完这些,对方就挂断了电话。爸爸从香港打过去,遭遇也是一样。

昨天,我看了胡杰新拍的记录片《我虽死去》,是关于文革时被学生打死的北师大女附中副校长卞仲耘的。依然是追寻文革中丧生的无辜灵魂的踪迹,但胡杰这部片子从结构,采访,拍摄,剪辑等各方面来说都比他的上一部片子《寻找林昭的灵魂》都有很大的提高。伤感而不滥情,专注而不局限,声画的结合也趋于完美。

而最重要的是这部片子从卞仲耘的死亡展开,记录了从她的死亡事件走过来的多个人物的群像:那个为了记录下历史,特意买来照相机拍下妻子尸体的丈夫;那个在红卫兵的耻笑中拒绝把卞仲耘的尸体抬上板车送医院的“右派”同事,那个写匿名信告知家属当时情况而至今不愿在记录片中露面的知情人……他们当时的反应令人扼腕,他们当下的存在则时刻在提醒着我们:悲剧还没有结束。这样的片子真应该在中学的历史课上放,真实的个体遭遇会比几十万字的论述更能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国家究竟发生过和正在发生着甚么。

片中有一个细节,卞仲耘的女儿说,爸爸在看到妈妈的尸体后,回家趴在地上咬住草席发泄痛苦。

这几天,有时我也很想那样做。

在这样的时候,我会让自己想一想戴志珍母女。

戴志珍的丈夫陈承勇因为法轮功鸣冤上访2001年被警察打死并抛尸野外,戴志珍得知消息后一夜白了头。后来的几年里,她带着女儿,捧着丈夫的遗像,走了45 个国家。在我看来, 这不是新闻,而是一个传奇。因为这样做,无论是需要的决心、吃苦能力还是毅力,都是超乎想像的。

我知道有人对法轮功在世界各地搞活动都有很多人参加心存疑虑,怀疑是不是由“组织”发钱给大家公费旅游。实际上,对于法轮功学员来说,出国根本不是旅游,而是吃苦,而且完全是自费吃苦。

我认识的绝大部分学员都是很普通的工薪阶层,靠平时一点一滴积攒下来,甚至不舍得花钱买午饭,才有钱买机票去国外。在国外,他们也经常是很多人挤住在最便宜的旅馆里,轮流烧饭以减少开销,甚至经常吃方便面。

有一次去美国参加活动,看周围的法轮功学员,从七十岁的老太太到七岁的小孩子,没有叫苦的。许多人要赶回去上班,在国外的时间很紧,除了参加游行和交流外,余下就是在各个地方发真相资料。没有人想到游玩,是因为觉得那样会浪费宝贵时间。

一般人要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可以参考一下一步一叩头到拉萨朝圣的佛教徒。生活方式的选择说到底还是一个取舍的问题。当有一大群人对唯一重要的事情都确信不疑时,奇迹往往就会发生。

但戴志珍母女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这些年戴志珍很少住在澳洲,去年年底的时候我才第一次有机会和她交谈。那是在堪培拉的一个集会上,戴志珍拿着印着她和女儿法度的照片的真相杂志,向路人迎上去,讲述自己家庭的故事。交谈之下,我没想到走了那么多地方、接受过那么多采访、拍过那么多照片的戴志珍竟然是那样的腼腆和内向,也并不善言谈。虽然历经沧桑,她却比一般人单纯得多,好像对这个世界纷扰的世事都浑然不觉。我想,也许就是因为这一点,她才能做到这一切。

后来,我们同坐一辆车到中国大使馆去。快到停车场的时候,我们看见车窗外一队中国游客朝使馆正门走去。戴志珍急忙叫住司机,跳下车。车开了,我扭头去看时,她正手捧那本杂志急急的追上那队游客,阳光下她的一丝白发在空中舞动。

那一幕深深的留在我的记忆里。我知道自己做不到这样:我不太愿意和陌生人说自己家庭的痛苦,我不想看到别人冷漠的反应,甚至也不想接受别人的怜悯。我还是放不下自己。

小法度已经快上小学了,她的个子比同龄的孩子要高,头发乌黑油亮,皮肤白里透红,是个小美人。也许是因为常年旅行见过很多人,法度一点都不认生。

“你的英文名字叫什么?”我问她。

她咧开嘴说:“Fadu (法度)。”她正在换牙,门牙掉了,笑起来特别可爱。

和妈妈一样,法度也很单纯。

我用手在她肩头比划一下说:“我在你这个年纪时,要比你矮一个头呢!”

她仰起头,打量了我一会儿然后说:“那你应该多吃点东西。”认真的样子把我逗乐了。

法度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我看着她和其他孩子玩耍的样子,有些出了神。过了一会儿,她跑过来,拉我到迫害真相的展板前,指着其中一幅上她和爸爸妈妈的照片,告诉我那是他爸爸。

我去看她的眼睛,她清澈的眸子里没有悲伤。那一刻我有太多的感慨:孩子的世界也许真的和我们不同,对他们来说生离和死别也许真的没有太大的分别。也许,法度知道爸爸一直在她身边看着她。也许,她才是对的。

妈妈,虽然我不知道你现在怎么样了,也无法预料将来的事情,可是我相信:在一个没有生死之线的地方,我们一直都在一起,从来都没有分开过。您说对吗?@

女儿

慕涵 上

2006年6月1日

陈慕涵,澳大利亚公民,中医硕士,卫生信息学硕士。2006 年5月她母亲香港居民曾爱华因在住所被抄出法轮功书籍、新唐人电视台节目和《九评共产党》光碟遭上海警方逮捕,2007年2月12日被非法判刑三年。 2007年4月16日被送往上海市女子监狱。入狱后一周,曾爱华突发重度高血压。家属申请会见及保外就医,狱方至今没有答复,也不透露曾爱华的任何情况。

具体迫害单位和个人为:上海市女子监狱五监区狱警中队长施蕾、大队长袁某,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沉黎,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法官石耀辉、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李剑军、浦东新区公安局国保四科科长竺某、张某、奚伟忠,上海市公安局国保科王姓警察,浦兴路派出所邱麟。

自母亲被非法关押后,陈慕涵多方呼吁营救,得到澳洲、香港政府及多位议员帮助。2006年7月13日在香港期间起,她开始公开每日给母亲写的信。(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陈慕涵:2月12日的审判——庭审人员篇
陈慕涵:2月12日的审判——证人篇
给母亲写的信:诉江案新闻发布会
陈慕涵:2月12日的审判——特务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