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马英九本土论述 台教会:把原乡本土当包装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2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方旭台北二十三日电)中国国民党总统参选人马英九出版“原乡精神”,提出本土论述,不过台湾教授协会会长蔡丁贵今天批评,全书欠缺深入论述,宛如文宣小册。学者李筱峰说,马英九的终极目的与原乡就是中国,打着本土、原乡的招牌只是马英九的包装,台湾历史也因此成了马英九的工具。

中研院副研究员陈仪深批评,马英九的“原乡”应该是源自钟理和所着的“原乡人”,但马幕僚不知有无留意,中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4年才引用过钟理和的著作,宣称台湾经济终将回归原乡中国;同时钟理和也未必把原乡当做纯然正面的语汇、典范。

台湾综合研究院顾问阮铭指出,马英九一直说要连结中国、台湾,与本土对话,既然已经是台湾人,又何来连结与对话?中国又怎么可能给台湾生存与外交空间?他说,诸多论证与典范只凸显马英九的原乡还是中国,并且立场比当年“新台湾人”论述还要倒退。

台教会今天召开记者会,批判马英九所提的“原乡精神”。李筱峰质疑,本土认同必然要处理国家认同问题,不落实国家认同,谈什么本土都是假的,马英九的国家认同并非认同台湾,而是大中国认同。

阮铭批评,马英九的互不否认说没有任何依据,唯有承认台湾主权存在,台湾才有生存空间。蔡丁贵则说,马英九的论述在许多地方都曲解了台湾历史,显示并未认同台湾这块土地与人民。同时所谓本土必然是谈现在、谈认同、谈本地,少一个都不行。

陈仪深表示,马英九的“原乡精神”似乎提出许多典范人物,包括刘铭传、胡适、蒋经国,令人不解,为何都要与中国连结?以胡适为例,在台湾并无太多可述之处,强调抗议精神与民主贡献,为何不选雷震?显示全书政治偏见严重,解构本土的作法根本文不对题。

李筱峰说,连李光耀都指出,他虽是华人,却必须从新加坡立场思考,关心新加坡的利益,而不是从中国的立场去考虑,因此本土与否应该是观察有无从台湾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