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爱乡爱土生命教育 陪伴泰雅毕业学童登圣山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6月25日报导】“台湾之爱.爱在台湾”专题报导(五)(中央社记者罗广仁台北二十五日电)雪山山脉群峰之一的大霸尖山是泰雅族心目中的圣山,今年六月二日苗栗县泰安乡清安国小六名应届毕业生,克服高山症身体不适,以两天时间回到雪山东峰,从校长手中接过毕业证书,这样难忘的毕业典礼,事实上是有一群重视爱乡爱土生命教育的社会善心人士长期在幕后支援与促成。

“高山上的毕业典礼”令人一生难忘,特别是泰雅族的学童,能回到心目中圣山进行毕业巡礼,在生命中具特别意义,象征回归生命起源。清安国小校长伍炳勋表示,泰雅族人传统领域就在雪山、大霸尖山群峰,攀登雪山可向自然学习谦卑心,贴近山林,而师生一起登顶,在团队合群间更留下永恒回忆,这也是生命教育。

清安国小全校三十九位学童,应届毕业生四位男生、二位女生都是泰雅族孩子,但是带他们回到祖灵圣山的不是族中的长老,而是一群来自平地长期关心部落、推动族群交流的社会人士。

大霸尖山在登山人的眼里,是一座世纪奇峰,来自苗栗山间的泰雅族小朋友,从小只听说关于泰雅族祖灵圣山的故事,却从未亲眼见过,从2002年,有一群敬山、爱山,热爱台湾好山好水的登山人和泰雅族的小朋友开始有了“永远有效的约定”,每年陪伴清安国小的毕业生攀登圣山,领毕业证书。

关于这样的一个约定,虽然大家都未曾盖过印章签过合同,却在心理烙了印,写下了大霸群峰与一群人的“愿起缘聚”的温馨故事。

“中华民国空降特战部队退伍弟兄协会”、“民族交流网”、“缤纷旅游网”三个透过网路平台交流的民间团体,从2002年关心山区部落学童,汇集社会资源,提供各项协助,清安国小教务主任谢渊捷指出,这三个团体没有经费、也没有严密的组织,有的是一颗热爱族群的心,以行动积极关怀偏远部落学童。

校长伍炳勋指出,透过网路串连和号召,空特退协和民族交流网募集小额捐款、电脑、书籍等许多资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持续捐助山区贫困学童,每学期还举办生活体验营、外地学习之旅,每年毕业季,还各送一部中古电脑给毕业生,让学童进入国中后没有学习障碍或落差。

当然每年最重要的就是履行“永远有效的约定”:“毕业攀登圣山”。伍炳勋说,今年登海拔三千一百五十公尺的雪山东峰顶,两团队召集了十九名志工同行,除事前探勘路线和地形,还为六名毕业生准备登山背包和设备,出发前半年就带领学生在周六、周日练体能,五月下旬更以两天时间到南投县合欢山进行高地训练;最后登山过程,沿途是由三名志工陪伴一名小朋友,还帮小朋友背装备,真的是“出钱、出力,还用心”。

高山上的毕业典礼,今年不是第一届,从2003年、2004年就曾经在大霸举办过两届别开生面的毕业典礼。

这项计划的发起人习戎表示,2004年敏督利台风以及艾利台风风灾过后,马达拉溪登山口没了,当年看着电视新闻画面,那不过是两个月前曾经走过的路,却禁不起土石流的冲刷,整个崩溃了,因此也影响后续两年的计划。

登大霸的路虽然还有镇西堡路线,但这条路线不是一般人能走的,习戎说,加上后来两年清安国小有些毕业生的身体状况比较不能适应高山气候,因此2005 、2006两年暂订举办高山毕业典礼,这也成为大家心头最悬念的事情,因为和学生们有着一个“永远有效的约定”,要陪伴他们登圣山。

“终于,就在2007年,我们选定雪山东峰做为今年清安国小最具意义的毕业所在”,习戎说,选定雪山东峰,虽然距离雪山主峰较远,比起大霸较轻松,物资的补给线也比较短,但是高度比大霸更高,产生高山反应的概率相对增加。

“陪伴小朋友登圣山,责任重大,所以我们是三位志工陪伴一名毕业生,不但要帮忙背装备,还要有随时背小朋友下山的准备”,习戎说,事前充分的准备更重要,有赖于许多空特退协的弟兄,还有登山经验丰富的伙伴,经过多次的开会计划和实地探勘,并有来自社会捐赠给学生的各项登山装备,所以能顺利成行并成功登顶。

从事工业设计工作的习戎是清安国小“高山上毕业典礼”的幕后推手,他以一颗诚挚的心和严谨完善的计划,打动了校长,放心把自己和老师、学生交给他,一起登顶。习戎说,他代表履行这“永远有效的约定”,但重点是社会上有那么多关心部落孩童教育成长的善心人士在幕后支援,他是代表这些有心人实践对部落孩童的关心和爱。

“中华民国空降特战部队退伍弟兄协会”、“民族交流网”、“缤纷旅游网”对“陪伴清安师生雪东行”计划响应热烈,伙伴们在网上看到讯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提供各种专业的资源和经验,强化整个后勤支援系统,并有许多人报名陪伴学生登顶的志工。

“源起不灭、愿起不灭、缘起不灭”是这个计划的精神,习戎说,和孩子约定在泰雅族祖灵圣山作毕业巡礼,有回归生命的起源的重要意义,这代表源起不灭,而既然发了“永远有效的约定”这个“愿”,就要实践,这是“愿起不灭”,然而有“缘”接触志业,就是任何时候做都不算晚,这就是“缘”起不灭。

“量力而为”,习戎认为,一般民众或许无法改善偏远部落的大环境,但只要有心,至少有机会改善学童的教育环境和提供学习资源。

求学阶段像登山,有时陡峭,有时平缓,清安国小毕业生在登圣山的过程可以了解到面对挫折都要耐心努力克服,而当他们在登顶途中吃到陪伴志工帮忙背上来的小西瓜和蛋榚,那是一辈子难忘的滋味,当孩子们感受到有一群毫无关系的人愿意陪伴爬圣山,不求回报地愿意为他们做任何事,这些孩子人生的视野和价值观会受正面的影响,有心人士的“量力而为”,已为孩子们上了最真实又可贵的一堂“爱乡爱土的生命教育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