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 十年生聚教训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6月2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刘淑琴台北二十六日综合报导)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迄今满十周年,当年因捍卫货币而耗尽外汇的亚洲国家,如今的经济与金融体质皆有显着进步。各国为避免历史重演而累积庞大外汇储备,还研议成立外汇储备库,联手对抗国际热钱。不过经济学家却对一味累积外汇储备提出警告。

1997年7月2日,泰国在索罗斯等国际炒家狙击下,被迫弃守紧钉美元汇率,改为浮动。泰铢闻讯狂贬,引爆亚洲金融危机。菲律宾、印尼与马来西亚等有相同问题的国家相继卷入风暴中心,最后蔓延全球。

仅半年时间,亚币重贬30-50%,印尼盾受创最重,贬幅达70%以上;亚股下挫30-60%,亚洲经济陷入严重衰退。

十年后,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经济展望,指日本和大洋洲以外亚洲地区今年经济增长创11年来最高,今明两年成长预估分别为7.6%与7.7%。

英国金融时报LEX专栏也指亚洲小虎又恢复生机。10年前濒临破产的南韩,今年第1季经济10年首见连续16季扩张。

世界银行的半年报指东亚经济体不仅更富有,在全球扮演更为重要角色。东亚首席经济学家布兰姆哈特指出,当年很多人以为东亚恐步拉丁美洲后尘,失去十年的成长。

除经济增长傲人外,金融体质转强、外汇储备攀升、经常账顺差扩大,印尼与马来西亚等国信用评等也获调升。风暴阴霾似已远飏。

然而,经济学家仍提醒亚洲国家正视经济风险与挑战。

雷曼兄弟5月18日发布报告指出,亚洲仍面临美国经济成长减缓、全球风险意识攀升,及外资流入导致汇率升值等三大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会 (IMF)亚太部门主管波顿6月5日应邀谈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时表示,亚洲经济仍可持续强劲成长,但需面对四大挑战:成长的重新调整、生产与贸易模式的改变、资本流动加剧,及财富分配不均。

联合国在其“2007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经济和社会概览”报告也表示,金融风暴期间受创最重的印尼、南韩、泰国与菲律宾,恐再次受到资本突然外逃引发的货币危机冲击。

当年各国为捍卫货币被迫向IMF求援,却被高姿态要求执行严峻的经济政策,导致恶化的经济雪上加霜。印尼还爆发动乱,拉下强人苏哈托总统。

为此,东盟、日本、中国与南韩在2000年建立双边换汇机制,签署所谓“清迈协议”,后来更扩大为多边换汇协议,各国提拨外汇建立外汇储备库,避免10年前悲剧重演。

不过,纽约州美国联邦准备银行总裁盖斯纳表示,以为外汇储备增加,防御未来市场波动的力量就跟着提高的看法,已不适用。

亚银首席经济学家阿里指出,亚洲面临的挑战,事实上是外汇储备过高及其长期负面影响。他强调,虽还不及危机的程度,但随时间推移,将侵蚀成长与投资契机,这对东亚国家特别重要,因为这些国家的投资还没恢复危机前的水准。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新兴市场应采取灵活汇率制度,建立现代、监管良好、有竞争力的金融市场;亚洲国家则决定选择有竞争力的汇率,出口导向经济增长,与大规模累积外汇储备。

亚洲国家在金融风暴后人为掼压汇率,刺激出口,带动经济成长,外汇储备窜至新高,导致经济更加仰赖出口,恐怕只是埋下另一波危机的种子。

摩根士丹利首席全球经济学家罗奇指出,过于聚焦汇率,恐使得新兴国家忽略其他风险。亚洲下波危机绝对和上次不一样。

相关新闻
中银指日圆套息为金融市场波动新根源
吕秀莲:金融危机政院有责任 全民买单不合理
人民币大幅增值是福是祸?
亚洲拟集中外汇储备应对金融危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