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品遭遇国际诉讼多 但理赔艰难

人气 1

【大纪元8月2日讯】(大纪元记者任爱琳综合编译报导)中国产品因价格低廉,外销市场日益广大,近年来与美国的贸易也呈现出超的情形,然而有关中国黑心商品充斥的负面消息却不断被报导。近来,美国消费者发现,当不经意购买到违反安全产品规则的中国产品时,自己是无人、无处、无有效法律途径可争取该有的赔偿,因此对中国产品的忧虑节节上升。

国外的诉讼一向比国内的诉讼来得繁杂与困难。据华盛顿邮报报导,休士顿的责任律师(liability lawyer)马克•莱尼尔( Mark Lanier)律师表示,他事务所处理的诉讼中,起诉中国产品的案件成长了500%,但是能够胜诉的机会却极为渺小。对中国产品提出诉讼的困难度主要有下列几项原因:

一、起诉的证据不足

由于中国的管制和司法系统,当律师们要收集证据进行调查时,往往遭遇到不是资料缺乏就是完全无资料的困境,中国公司的记录不透明也不完整。像莱尼尔律师想控告导致一位六岁女孩因儿童餐赠送的玩具噎死的所有相关公司时,他只能让进口商及餐厅付出赔偿,因为他找不出任何证据来要求哪间中国玩具制造公司对此事件负责。以美国现有的法律,如果生产中国产品的公司没有在美国本土上设立公司时,只凭网路业务是无法控告该公司,所以光要证实一间中国公司的存在就已经是个难题了。像施奈德电子公司(Schneider Electric)试图控告两家中国公司仿冒它的断路器Square D circuit breakers,却因为这两间公司只有网址而没有登记的中文名称最后不了了之。

二、法律执行困难

由于现有的中美政治关系,再加上因为中美并未订定法律来协助彼此执行对方法庭裁决的结果,所以有关中国产品的案件往往只能控告到进口商、零售商及批发商。另外被告的中国公司接受审判的配合度极低,大部分都没有出席应讯,所以即使施奈德电子公司极力争取缺席判决(default judgment),但执法上仍相当困难。

三、诉讼时间长、花费高、效果差

根据费城律师史蒂芬•秦(Stephen Ching)的估计,控告中国公司的时间往往长达十年以上,花费是一般案件的五倍。他在两年内参与了二十五件控告中国公司的案件。由于前两点原因,既然控告中国公司无疾而终,最后责任全落在进口商、批发商或零售商。大型的进口商及批发商比较有本钱和中国公司协商,但小型的只能将责任险算入和中国公司做生意的成本中或者另外再花钱找第三方测试品质。

虽然极为困难,但仍有不少律师不计代价地坚持要控告不法中国公司。宾州律师杰佛瑞•奇利诺(Jeffrey B. Killino)就准备追究中国制造的劣质轮胎导致两死一脑伤的责任。还有一位洛杉矶的律师要控告中国公司贩卖的面粉导致宠物食物有毒,间接导致动物死亡。这些律师们希望政治压力能够介入和他们一起惩罚这些不负责任的中国公司。然而更有效的方式或许不是对中国公司提出诉讼,而是藉由舆论的宣传力量,让消费者用自己的选择抵制这些不良商品,督促中国当局和企业做好品质控管,负起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责任。

中国产品的麻烦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拜宠物食品污染丑闻 无名网站意外兴起
食品安全堪忧 中国拟设召回制度
美报:中国劣质产品源于漠视法令
欧盟保护消费者官员对中国商品安全提出警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