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旻:混乱的“黄山”

王新旻

标签: ,

【大纪元8月3日讯】我在这里所说的混乱,是指“黄山”的地名。

每天傍晚6点多的时候,我就会收到一条关于黄山市当地天气预报的短信。昨晚的天气预报短信显示,“黄山”的最低温度是26度,最高38度。但当我登录QQ,看到那上面“黄山”的天气预报,最低温度是18度,最高是25度。这下我迷惑了,到底是哪里出了毛病?两个天气预报,最低温度相差八度,最高温度则相差13度!

毫无疑问,我只能以为QQ上的那个天气预报,是在胡说,是在弄虚作假。因为我所在的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连日高温,白天最高温度都在36度以上,那个手机短信上的天气预报才应该是这个地区真实的气温状况。

后来,我又通过网路搜索进行查核,原来,QQ上预报的,只是作为旅游景点的黄山的温度,或者说是山上的温度。而手机短信上预报的,则是作为行政区域概念上的“黄山市”的天气预报。

这样,如果一个外地人慕黄山之名来此旅游,他如果坐火车在“黄山”下车,一下车一定会大惊失色,因为迎接他的不是25度的凉爽,而是38度的高温。上当受骗的感觉,是不会没有的。

两个“黄山”,截然不同的天气预报,使得我对于“黄山”这个地名的混乱,不得不说上几句。这里的政府,简直太唯利是图了。他们为了所谓的“旅游经济”,更确切一点说,是为了“旅游政绩”,竟然搞出了三个“黄山”!一个是作为物理存在的黄山,被名为“黄山风景名胜区”;一个是黄山区,就是原来的安徽省太平县。十多年前,好象是一位北京来的“老大”,说了句“这里可以搞个黄山经济特区”之类的话,于是,太平县就成了黄山市。但这个黄山市的牌子在黄山脚下的这个小县城仅仅挂了三年,就被摘走,挂到了距离黄山还有几百里地的屯溪,而这里的牌子则换成了黄山市黄山区。屯溪是当时的安徽省徽州地区所在地。如果说,将太平县改成黄山市,是因为黄山在太平县境内,黄山的北大门离太平县城只有十几里路,还算是说得过去,那么将黄山市的牌子挂到离黄山还有几百里地的一个地方,这个就只能从行政管辖的角度去解释了。但这个解释的理由,实际上是很荒谬的。因为按照这个逻辑搞的话,安徽省就可以改成黄山省,甚至中国也可以改成黄山国了,谁叫黄山能挣钱,名气大呢?唐僧肉是人人都想吃的。

不过,这样一来,不但给当地人带来了诸多的麻烦,他们必须使用两种地名语言,一种是官方的,一种是民间的。比如,我所认识的当地人,就从不说黄山市或黄山区,依旧用“太平”或“屯溪”来称谓。很多地方,比如长途汽车上的标牌,都用了“双语”,即在黄山市后面,加括弧注明屯溪,在黄山区后面加括弧注上太平。这是好的,也有不注的,直接写上当地人明白的太平或屯溪,就苦了外地人。我在从成都到这里来的时候,行包托运就出了差错。本来是应该托运到黄山区(太平)这里的,结果却是到了黄山市(屯溪)。结果,我只好又雇车花几百元钱去几百里外运过来。从南京往这里来的时候,也同样遇到这样的地名困惑。南京汽车站的运行图上标明有到太平的车,但我要找到黄山区的,却是怎么也找不到。最后经过再三询问,才确定太平就是黄山区所在地。我想,这样的情况,对于许多外地来的旅游者,也就是想给黄山送钱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如果不在这里迷失几次,骂几次娘,是永远不能将“黄山”和“太平”、“屯溪”这些当地人说得很顺溜的字眼分清楚的。

这简直就是在玩地名游戏,在“打黄山牌子”设置陷阱骗人。

当然,这样的情况,也不仅仅黄山这个地方才有。四川的都江堰市,以前好象叫灌县,后来也是因为旅游,都江堰有了名,进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就改成了都江堰市。还有其他一些地方,也有将地名穿上风景名胜外衣的情况,但都没有黄山这么混乱和糟糕。

细细思考,对于黄山这样的乱改地名,说到底,还是一个制度性的问题。如果是民主制度,而不是官僚们拍着脑门或屁股来做决定,断不会出现这样的闹剧。因为社会各方,特别是多数的纳税人是不会答应这样胡来的。

旅居皖南太平湖也半年多了,对于这里的山水人物,我是喜欢的。惟有这地名,却始终令我耿耿于怀的不痛快。我现在当然不会再轻易上“黄山”的当了,但正不知有多少不明就里的来访者,还会被搞得昏头转向,被这几个重叠的“黄山”给弄得哭笑不得呢。

(2007-08-02太平湖)

转自《民主论坛》(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南韩游客热爱黄山  大规模直航包机观光
台东也要发展泛舟  已有三家业者申请
网闻:黄山市拆迁逼死人 家属游行喊冤
中国有最多的世界地质公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