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品频遭回收 美盼与中协议制造方式

标签:

【大纪元8月3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蔡蕙如华盛顿二十九日专电)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代理主席诺德今天指出,中国制产品的回收案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她希望,在九月份于华府举行的美中消费品安全高峰会中,可与中国代表就产品在中国制造方式的改变,达成协议。

对于中国产品近来连连遭到回收令,被问到这是政治议题,还是安全议题时,诺德表示,美方对安全议题很关切,而儿童玩具漆含铅并不是小事。美国禁止儿童玩具含铅已有三十年了,含铅玩具没有任何借口在市场上贩卖。

第二届美中消费品安全高峰会九月即将于华府举办,CPSC今天举行记者餐叙,由诺德说明近来美、中高度关注的中国产品安全问题,美国商业部少数族裔商业发展署副署长董继玲也与会参与讨论。

诺德表示,委员会对于中国制造产品的安全性相当关注。她说,美国消费者购买的玩具中有百分之八十来自中国;而在委员会管辖的产品中,有百分之四十为中国制造,但中国制产品就占了全部回收比例的百分之六十,而且数字还在增加中。

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二零零五年,中国制产品占回收的比例为百分之五十;但去年,已增加至百分之六十。中国制产品的回收比例有增加的趋势。

诺德表示,委员会目前采取的作法,首先是政府对政府的对话;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制造商、贸易与商业协会接洽与合作,并派人至中国进行教育,让他们了解美国的安全标准。确保他们了解问题所在及应如何解决。

她说,希望在九月份即将举行的美中消费品安全高峰会中,CPSC可与来访的对口单位代表–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就产品在中国制造方式的改变,达成协议。

她说:“最好的解决方法,是确保产品在制造时就是安全的。”

诺德指出,在这个会议中,美方将就四个有安全顾虑的产品种类与中国政府进行讨论,它们是玩具、电子产品、打火机、烟火。她说,这些都是每天使用的产品,尤其圣诞节将至,美方希望确保这些产品的使用安全。

她表示,美、中对于安全议题的讨论早在二零零四年时便己开始;去年,第一个美中消费品安全高峰会在北京举行,当时双方同意两年内再开一次会议。因此,这次的高峰会已筹备两年,并非因为近来一连串事件而起,它是美方持续关切的议题。

根据“时代周刊”六月份的一篇报导,去年美国市场上的消费品有百分之四十是从中国进口。从最近一连串因产品安全性有问题而下架的情况来看,美国专责消费品安全的机构已注意到自中国进口产品的诸多问题,却难有效管制。

报导指出,包括宠物食品、牙膏、玩具及汽车轮胎,中国出口到美国劣质消费品反映出亚洲繁荣经济黑暗的一面。这些进口产品也显示出前所未有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现象。

由于近年来自中国进口产品的数量暴增,美国专责进口产品检查的单位在人力上难以应付。以食品及药品为例,根据美国国会的资料,目前自中国的进口量是十年前的四倍。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在三百二十个进货港口的调查人员只有一千三百一十七人。

由于美国政府也希望向中国促销美国产品,美国也不愿对进口的中国产品多加限制。如何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多赖进口公司对于品质的要求及管制。

报导指出,期望中国的厂商遵守出口产品的品质及安全规定并不容易。香港科技大学的学者兹维格形容中国追求资本主义的现状就像十九世纪末美国“无法无天的大西部”。有鉴于劣质药品泛滥,美国国会在一九零六年通过食品及药品管制法案,并据之成立食品及药品管理局。

报导说,中国的官僚体系、贪腐及缺乏自由的新闻媒体使得情形相当难以好转。不过,二零零四年发生十三位婴儿因服食奶粉致死,引起民意大哗。国营电视台也报导了食品安全的问题。

相关新闻
毛毯、筷子、狗食 中国黑心货全球狂下架
八月二十三日欧美财经要闻
央视推出《相信中国制造》系列遭抨击
中国的产品质量问题风波持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