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长期积压:怀孕隐形杀手 减压从“心”起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8月6日讯】(大记者林翰文、林节综合编译报导) 人们时时刻刻承受着各种压力、包括生活、家庭、工作、结婚生子……等。当压力来临时,人体本能地会释放出适度的压力荷尔蒙帮助你做出适当的反应。然而许多研究报告指出,长期的压力则会导致有害健康的毛病,例如心血管疾病、慢性身心症、造成肥胖的代谢症候群、免疫能力降低、甚至形成恶性肿瘤。

现代社会紧张忙碌、节奏急促,长期累积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使得夫妻难以受精怀孕的问题时有所闻。在传宗接代观念较浓厚的华人族群中,不孕症制造上下两代间紧张气氛,同时也是许多夫妇心中的痛。动物学者透过研究其他哺乳动物来了解高度压力如何抑制生殖力。而懂得如何舒解压力已成了不孕夫妻当务之急的重要课题。

动物研究显示高度压力抑制生殖力

伦敦大学动物学者克里斯‧福克斯 (Chris Faulkes)在七月份“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学协会”(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Reproduction and Embryology)年度会议上表示,大多数哺乳动物大脑中控管压力和生殖力的部位是紧密相关的。他藉由观察鼹鼠的行为了解高压如何削弱人类的生殖力。

鼹鼠中鼠后是唯一繁殖后代的雌性,带领部属挖掘洞穴是它一生的使命。研究发现在鼠后的高压统治下,雄鼠的精虫数大为减少,而其他雌鼠的排卵周期停止。除了交配期外,鼠后甚至会抑制雄鼠睾丸素浓度进而控制其生殖能力。

英国剑桥大学动物学部门科学家杨(Young)也曾于2006年八月初《美国国家科学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发表类似的研究报告──海岛猫鼬的生殖力在高压下同样会降低。在雌性领导者生产前一个月,它会对其他雌性发动升高且持续性的暴力攻击。科学家在受攻击的雌海猫身上发现高浓度的压力荷尔蒙。受害者对引起交配欲望荷尔蒙的感受性降低;怀孕的海猫甚至会因此流产。科学家解释道,这种对同性的攻击性行为,除了宣示其统御地位外,目的在抑制其他雌海猫生产,以防止有其他年幼海猫和其子争夺食物和照料资源。

鸡生蛋 蛋生鸡:压力和不孕互为因果

有许多报告指出人体不孕和压力间的关联性:压力影响精虫的数量、品质和活动力、卵子的成熟和延迟排放,进而引发不孕。

营养健康专家廉.罗培滋(Len Lopez)解释,生殖力受到抑制、不孕和流产等现象乃怀孕所需的黄体激素(progesterone)不足所致。一般压力状态下,肾上腺会产生皮质醇(cortisol)和肾上腺素(adrenaline)等压力荷尔蒙,这是人体正常的生化反应。由于肾上腺需要黄体激素才能制造皮质醇,如果长久处于高度压力的备战状态,额外的黄体激素则被用来制造更多的压力荷尔蒙,致使黄体激素匮乏而无法发挥作用帮助怀孕。

积累的长期压力会造成不孕,许多渴望拥有小孩的不孕夫妻对于无法扮演父母的角色深感自己有瑕疵或自我人生是失败的,致使不孕问题引来更多的压力,造成不孕和压力互为因果,加重其相互间的影响程度。

不孕治疗对身、心、灵的损耗不赀

尽管现在的医疗为治疗不孕症带来一线希望,然而夫妇双方得投注巨大的金钱、时间和心力,更有甚者,有些人在历经多次疗程仍不能获得成功。一位接受不孕疗程妇女写道:“这种身体、心理、和灵魂所遭受的锥心刺痛与等待的煎熬,并非任何伤害带来的痛苦所能比拟的。”也曾有研究显示,这类妇女所承受的沮丧和所显现的忧郁远胜于接受癌症疗法的患者。

虽然有愈来愈多的夫妻寻求医疗行为以治疗不孕,然而有研究显示压力会影响受孕的治疗成效。杰克‧玻温(Jacky Boivin)博士和龙‧史密特(Lone Schmidt)2005年针对接受不孕治疗的800对丹麦配偶研究时发现:不孕引起伴侣间的诸多压力对妻子能否成功受孕影响至钜。由于压力对治疗的成效扮演着关键因素,许多医生也鼓励夫妇双方得懂得释放压力。

抗压治本之道

罗培滋强调对症下药治疗得“针对病因,而非针对病症。”(treat the cause, not the symptoms)所以想要顺利怀有健康的下一代,不妨先设法减压。

心理影响生理是众所皆知的事实。哪些方法可以帮助你从“心”减压?
*倾听柔和的音乐以放松心情。
*从事适度的运动以释放压力。
*瑜珈、打坐或祈祷有助于减缓压力并稳定情绪。
*寻求能给予支持力量的朋友以降低孤立感,向其倾诉并宣泄心中积压。
*不要轻忽配偶彼此间的支持力量:夫妻一起面对并调适生活与工作的压力、倾听对方的想法、培养共同的兴趣。
*建议夫妻双方不妨放下身边所有事,轻轻松松地去渡个假,舒解积累的压力。不少生活实例显示,经年不孕的夫妻在开心渡假后意外地获知怀孕喜讯。
*医生建议减少咖啡因摄取量、戒烟并确保拥有充份的睡眠。
*尽量放慢生活步调。

资料来源︰生活科学网(LiveScience)、cbn.com、WebMD Medical News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