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关西.石牛山.马武督糯米桥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59
标签:

石牛山,位于关西的马武督,是新竹地区的名山,名列台湾小百岳。从关西走118县道,进入马武督,行进至34.5K附近的叉路时,就可看见“石牛山民宿”醒目的招牌,左转进入石牛坑产业道路,顺着指标走,过“石牛山民宿”,继续向前走,不久就抵达了石福宫。石福宫是石牛山两条登山路线的交会处。

据说石福宫是一座百年古庙,前几年才改建成现在的模样。石福宫旁有私人开辟的停车场,占地颇广,可停数十辆汽车,计次收费,停车费100元。今天非假日,停车场空无一车,连收费亭也无人驻守。我停好车,东张西望,却不见管理员的踪影。于是带着窃喜踏上今天石牛山之行。

从石福宫出发,有左右两条登山路线,左线平缓,右线陡峭,曾爬过石牛山的山友都建议走左线原路来回,或者右去左回,勿采左去右回,以免下山会陡峭难下。我决定采右去左回,绕一圈O形路线,以完整地体验石牛山。

从停车场出发,沿着水泥产业小路前行,约10分钟,抵达戴姓农宅。右线的登山口就在民宅旁,山径绕经民宅后方的槟榔及柑橘园,这时抬头视线穿过槟榔树梢,望见石牛山的棱线在远远的高处,棱线之下,有裸露的嶙峋岩石。这高低300多公尺的落差,迎面而来的上坡路,将会有一番苦战。


通过陡峭的溪谷


穿过农园,进入一小片柳杉林。山径随即变为陡上,不久,遇溪谷,山径紧贴着溪岸边的山壁而行。溪谷落差大,河床陷落成上下五、六层,形成连续的小斜瀑,每层河床都有溪水冲刷造成的小池潭。溪畔狭窄,山径与溪谷交错而行,须拉着绳索来回越溪,才通过溪谷路。不久,遇见约一层楼高的垂直岩壁,小心翼翼拉绳攀爬而上。上岩壁之后,轻踩略晃的独木桥,跨过陷落的坳坑。

续前行,地形更险峻,前面出现斜壁,错落的巨石阻挡在前。山径穿越狭窄的岩洞,岩洞狭小,先御下背包,丢送背包过洞,然后再以狗爬方式钻洞过去。钻洞之后,又是连续陡上地形。突见上方有一横跨的细长公路护栏,凌空斜跨于岩壁,宛如空中之桥。拉着绳索,小心踩踏而过,走时细板略为晃荡,有惊无险的通过。之后,还是陡上,须拉绳索而行,几乎不见平路。沿途不时可见巨岩,山径穿梭而上,手攀脚蹬,不知不觉间,时间飞快逝去。

终于看到上方林梢亮光一片,心情如释重负。历经一个小时的攀爬,总算抵达棱线。此时汗流浃背,全身暖热,一登上棱线,却强风凛冽,身体顿时感到一阵寒意。不敢休息过久,继续循棱前进。


石牛山


棱线路上,已无太多剧烈起伏,约10分钟,绕过一块巨岩,就登上了石牛山。石牛山,山顶散落几块岩石,其中一块特别突起的巨岩,岩壁钉着标志牌,写着“石牛山,高671公尺”。这块巨岩大概就是所谓的“石牛”,当地人习惯称大石头为“石牛”,石牛山以多岩石而得名。

山脚下的山谷,地名为“石牛坑”,土地公庙名为“石福宫”,是取“福庇石牛坑”的意思。日据时代埋设的三等三角点基石(no.6247),深埋于泥土中的基柱,土壤被掏空,大部分裸露于外。不到百年光阴,石牛山经风历雨,至少已被冲走半公尺厚度的土壤。

石牛山顶拥有360度视野,以展望辽远著名,天朗日晴时,石牛山可以眺望石门水库湖色山光,据说也可望见雪山山脉的大霸尖山。抵达山顶时,却正好变天。云岚倏忽袭来,原本还隐约可见的周遭山峦顿时化为一片白茫。天气不好,美景只能想像而已。

在山顶休憩一会儿,然后改走左线下山。循陵下行,一会儿就遇往左线的叉路。一路下行,山径果然和缓许多,虽然也有不少陡坡,但不必手脚并用,以狗爬猿攀的方式前进。约30几分钟,经过山麓的农园,就抵达左线的登山口的吕姓农宅旁。这时天空已下起雨了。再走水泥产业道路下山,约八、九分钟,绕回到石福宫。停车场仍是空空荡荡,只有我这辆车而已。还是没遇到管理员,赶紧开车离去。


马武督糯米桥


回程,返回关西的途中,经过锦山桥,突然瞥见右侧溪谷似有一座桥影。停车观看,果然是一座古桥。想起之前曾读过关西的资料,马武督有一座古老的糯米桥,没想到竟然能够不期而遇。糯米桥的桥头竖立一块告示牌,提及糯米桥建于民国29年(1940年),时为日据时代昭和15年,糯米桥已有60几年的历史。

这座糯米桥拥有3个桥拱,规模不小,应是昔日马武督对外的主要桥梁。古桥典雅,又历经岁月沧桑,充满古朴的风味。我后来查资料才得知,这座糯米桥原本已荒芜不堪,桥上长满杂草,最近一两年才整修完毕。糯米桥的桥身两侧有新砌的石护栏,栏边还种植花草;桥面也铺上了新的石材,供游客行走桥上。

古桥经过整修,变得美观,但新的桥面与旧的桥墩却显得有点不对味。只有走下溪谷,在低处观赏古桥墩时,才能感受到古桥带给人的感动。

马武督,这地名充满了异国情调。我最早知道这个地名,是二、三十年前初次听到“罗马公路”时,当时很好奇,台湾怎么会有“罗马”公路?后来才知道,“罗马公路”是指“罗浮”、“马武督”之间的这段公路。罗浮、马武督都是泰雅族语。泰雅语的“马武督”意为“漂流木堆积之地”。早期的泰雅族人越岭打猎至此,见当地溪流漂流木甚多,适合做为建材及薪火,于是在此建立部落。

光绪12年(1886年),全台抚垦总局建立后,刘铭传积极开山抚番,林朝栋率领的营勇进入关西山区,征讨泰雅族人,汉人在马武督建立聚落,石牛坑附近有一个特殊的地名“郑统领”,正是当时征讨此地泰雅族人的清军将领之一。 

罗马公路以风光明媚著称,118县道沿途有不少景点。锦山桥旁就是统一健康世界马武督乡村渡假村。由石牛坑再往罗浮的方向走,在37.5K附近“马武督探索森林”是电视偶像剧《绿光森林》的取景处,是马武督假日热门的景点之一。

旅游日期:2007.01.26


行旅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http://www.tonyhuang.idv.tw/@


公路护栏,成为崖壁小桥。


连续陡上,几乎没有平路。


石牛山,拥有360度展望。天公不作美,能见度不佳。


公路护栏,成为崖壁小桥。


踏踩绕过绝壁。


爬壁穿过狭窄的岩洞。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马那邦山(马拉邦山)
纽约圣诞晚会 政要纷致贺信
台北石碇.笔架连峰
田丽当司机温馨接送 拍拖亿万男原是老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