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llowcow :胶袋税VS加电费 看“环保”真面目

yellowcow

标签: ,

【大纪元1月5日讯】一个成本低至几仙的胶袋,政府征税五毫,传媒知识分子会说是征得“合理”、“愈早实施愈好”;两间电力公司以燃料成本上升为由加电费,传媒则批评两电是“巧取豪夺”、“宰割市民”。

有读者可能会说:政府开征胶袋税,是要制止市民“滥用胶袋”,而两电加价则只为“赚到尽”,两者怎可相提并论?没错,两者的动机或许不同,但其“环保效益”却是一样:市民的负担增加了,自然会减少消费。套用环保署的说法,就是为减少消费提供“经济诱因”。既然加征胶袋税可制止市民“滥用胶袋”,为什么加电费不能制止市民“浪费电力”呢?

事实上,单纯以“环保”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能使市民减少“浪费”,加收的钱落入政府抑或私人公司,反而并不重要。环保分子过去不是一直都指摘香港人在用电上很“浪费”吗?今年中,环保组织“地球之友”就曾批评香港人的用电,在过去十年增加了一成八,增幅远超过同期的人口增长。当时不少传媒亦附和,指“地球之友”的数据,显示目前的节能措施“无法扭转本港‘高消耗、高浪费、高污染’的残酷事实”。

事隔只半年,今天为了反对两电加电费,同一份报章却指市民和商户为了节省电费,已经“扭尽六壬”、“悭无可悭”。短短半年间,香港人可以由“高消耗、高浪费”变成“悭无可悭”,这种“公正第一”的报导手法的确是叫人叹为观止的。

以上的例子反映了我们在传媒看到的所谓“环保讯息”有多荒谬。为了制造“滥用”和“浪费”的假象,传媒和环保分子往往只片面地强调某一商品或活动的消费量有多大,把相关的物品打成“不环保”。政府开征胶袋税的理据,亦正是建基于这种荒谬的逻辑之上。事实上,把任何一件像胶袋般轻若鸿毛的普及商品,放在一个七百万多人的城市,你总可以得出一个看似很庞大的消耗量。

为了推行胶袋税,政府更混淆听视、误导市民,一方面说环保政策是基于“污染者自付”原则,但另一方面自己却不依循有关原则,把胶袋税釐定在五毫子这个远高于处理胶袋废物成本的水平。为了自圆其说,环保署诬蔑香港人“滥用胶袋”,完全没有顾及香港人以步行往返超市,实际上远较欧美国家以驾车购物为环保的客观事实。百佳实行胶袋收费计划不足五天后草草收场,已清楚显示市民对胶袋收费是何等不满,亏环保局局长邱腾华仍厚着面皮说什么“多数市民认同胶袋税”这般的鬼话。

事实上,购物胶袋占固体废物的比例微不足道,政府始终没有说明就算胶袋用量减少,对“环保”到底有什么实质益处。堆田区会因为市民少用胶袋而停建或延迟兴建吗?处理垃圾的成本可因而减低多少吗?这些数据政府完全没有提供,推行胶袋税唯一能肯定的“成就”,就是库房增加了收入。

与胶袋税相比,加电费的“环保效益”显然大得多。为了节省电费,市民和商界用电量自然会减少,最终令电厂的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这不是环保分子一向的诉求吗?兼且加电费在执行上更简单直接,不须像胶袋税般要商户花资源去更改收付系统,又不须政府花费公帑增聘人手检控免费派胶袋的“违法商人”,环保分子理应上街游行庆祝才是,为什么会默不作声的呢?

对胶袋税和加电费截然不同的态度,实际上暴露了环保分子迷信大政府的真面目。对他们来说,只有政府从上面压下来的才算是“环保”。故此,他们会认为政府按耗电量多寡而征收“电费税”是符合“环保原则”,但对于有相同“环保效益”的电力公司加电费,环保分子却选择避而不谈。说穿了,这其实是一埸披上“环保”外衣的反资本主义运动。

--原载:《Yellowcow Blog》,2007-12-28(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刘孟奇:油价攀高环保大好
环保人士抗议 印度取消“果亚出口区”计划
二手家具行寻宝   省钱又环保
南韩大运河计划  引起外国厂商注意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