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传染病介绍:鼠疫

人气: 56
【字号】    
   标签: tags:

<认识疾病>
(一)、疾病概述(Identification)
存在啮齿类及其跳蚤的一种人畜共通传染病,并藉跳蚤传染给各种动物及人类,其最初反 应为跳蚤咬伤部位临近的淋巴腺发炎,这就是腺鼠疫,经常发生于鼠蹊部,少发生于腋下或颈部,受感染的淋巴腺发炎、红肿、压痛且可能流脓,通常会有发烧现 象。所有的鼠疫,包括淋巴腺病不明显的病例,皆可引起败血性鼠疫,经由血液感染身体各部位,包括脑膜。肺的次发性感染可造成肺炎、纵膈炎或引起胸膜渗液。 次发性肺鼠疫在疫情的控制上特别重要,因为其痰之飞沫传染是原发性肺鼠疫及咽鼠疫之来源。更进一步的人与人之间传染可造成局部地区的爆发或毁灭性的大流 行。未治疗的腺鼠疫其致死率为50~60%,很少出现短期而局部的感染(轻微鼠疫)。鼠疫杆菌曾于肺鼠疫病人的无症状接触者喉咙中培养出,未经治疗的原发 性败血性鼠疫及肺鼠疫一定死亡,现代医疗已可显着降低腺鼠疫之致死率,及早的发现及治疗亦可降低肺鼠疫及败血性鼠疫的致死率。

(二)、致病原(Infectious agent)
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

(三)、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国际疫情回顾
在 人类历史上有过多次鼠疫严重流行的记载,其中包括三次世界大流行。首次大流行发生于六世纪,起源于埃及的西奈半岛,经巴勒斯坦而波及欧洲所有国家,死亡近 1亿人;第2次发生于十四世纪,起源于美索布达米亚,因十字军远征波及了欧亚两洲及非洲的北海岸,仅欧洲就死亡2,500万人,占当时欧洲人口的四分之 一,即历史上著名的黑死病。许多历史学家认为”黑死病”起源于中国、印度、中亚和俄罗斯南部。后来调查研究也证明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确实存在着古老的鼠疫自 然疫源地;第3次发生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至少波及32个国家,死亡1,200万人。公元1910~1911年中国大陆东三省及北部诸省罹患鼠疫 者,计有六万人之多。台湾地区最早发表鼠疫之时间为光绪22年(1896),嗣后每年皆有病例发生,其中以光绪27年(1901)患者4,496人、死亡 3,670人及光绪30年(1904)患者4,494人、死亡3,370人,这两年最猛烈。经过长期防疫工作,自1918年起至1945年就不再有鼠疫。 但于本省光复初期,因海港检疫工作一时停顿,民国35年遂有鼠疫再度侵入(14名病例),经政府采取积极而有效的防疫措施,台湾地区自民国37年起已无病 例报告。民国39年金门曾发生病例迄民国42年亦告绝迹。目前鼠疫之流行地区主要为南美洲、非州及东南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每年约有 1,000~3,000个病例。

国内疫情回顾
鼠疫为世界上最严重而死亡率极高之急性传染病。本来是鼠类及其他啮齿动物之原发性疾 病,传染给人是以鼠疫为媒介。鼠疫在台湾地区曾于日据时代之前期,肆虐达二十余年,溯自公元一八九六年(日明治二十九年)至公元一九一七年(日大正六 年),每年均有病例发生,并有多次大的流行。惟自公元一九一八年(大正七年)以后,即未再有患者。但日政府对灭鼠及检疫,仍严格执行。光复后,因对外交通 频繁,而海港检疫工作,尚未恢复,致使在台湾地区已绝迹多年之鼠疫,于民国三十五年又再发生病例十四例,死亡四人,幸经卫生当局迅速严加防治,翌年仅发生 患者一例,无死亡。嗣后经续加强灭鼠,严格执行海港检疫及船舶蒸薰除鼠,自民国三十七年以后,即未再有病例出现,而完全扑灭。

(四)、传染窝(Reservoir)
主要为野生啮齿类动物

(五)、传染方式(Mode of transmission)
腺 鼠疫主要由被感染跳蚤(尤其是Xenopsylla cheopis印度鼠蚤)叮咬吸取人类血液或是人类处理被感染动物(尤其老鼠和家兔)的组织时,不慎接触脓液而感染。肺鼠疫和喉鼠疫藉空气散播,吸入飞沫 (原发性肺鼠疫病人或已发展出末期鼠疫肺炎的腺鼠疫病人之飞沫)而感染。

(六)、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
通常为1~7天。原发性肺鼠疫为1~4天。

(七)、病例定义(Case definition)

通报定义:符合下列三项通报条件之一者
(一)有相关流行地区旅游史、病例接触史、动物或致病原(病媒)暴露史,且符合下列部分或全部临床描述者:出现发烧、寒颤、头痛、不适、虚脱及白血球增多且伴随下列一种以上之主要临床型态:
1、局部淋巴腺炎(腺鼠疫)。
2、没有明显淋巴腺肿之败血病(败血性鼠疫)。
3、肺鼠疫:腺鼠疫或败血性鼠疫经血行蔓延造成(次发性肺鼠疫)或吸入飞沫感染(原发性肺鼠疫)。
4、由暴露于较大感染性飞沫或食入受感染组织(咽鼠疫)所造成之咽炎和颈部淋巴腺炎。
(二)前项旅游史、接触史或暴露史未知或不明,或无典型之临床症状,而相关检体经实验室检验符合下列任一条件者:
1、未曾施打疫苗的病例血清中,抗鼠疫杆菌F1 抗原之抗体效价上升。
2、于临床检体中以免疫萤光法(FA)测得F1 抗原。
3、自临床检体分离得鼠疫杆菌。
4、血清中抗鼠疫杆菌F1 抗原之抗体效价上升4 倍以上。
(三)虽未符合前二项条件,但经医师(法医师)诊断在临床上极度怀疑者。
病例分类:
(一)疑似(Suspected):符合通报定义任一项者。
(二)可能(Probable):符合疑似病例定义,且与确定病例有流行病学上关联。
(三)确定(Confirmed):疑似病例或可能病例经实验室检验确定者。

<预防保健>
预防方法:最主要为避免被跳蚤叮咬,直接接触具感染性之组织及暴露于肺鼠疫病人活动地区。
5、在流行地区宣导民众此疾病的传染方式,防止啮齿类动物进入住屋并避免接触及处理其死尸,如发现尸体须报告卫生当局。
6、定期调查啮齿类动物之族群,并评估其发病流行情形及防治效果。
7、清除鼠类及蚤类,灭蚤须在灭鼠之前或同时进行。因为老鼠死亡时其寄生之跳蚤有可能跳到新的宿主(人)继续吸血。
8、来自疫区之轮船或港区仓库须防鼠、灭鼠及灭蚤。
9、死菌疫苗主动免疫可提供数月防护力,适用于高发病率地区的居民、旅客、处理鼠疫杆菌或被感染动物的实验室人员或防疫人员,且须与其他防护方法一并使用。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