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唱好喋喋不休 股市惨绿跌跌不止

——奥运后中国经济究竟向何处去?

张崇川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0月2日讯】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两大房地产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以挽救信贷危机和防止美国疲软的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恶化。

  9月8日,受此“利好”刺激,欧美股市和亚太区主要股市都纷纷上扬。日本股市收盘上涨412.23点,涨幅3.4%,为最近4个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韩国股市收盘大涨5.15%至1476.71点,创一年来单日最大涨幅。澳大利亚股市大涨3.9%,创六个月来最大单日涨幅。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大涨 4.13%,曼谷SET指数和雅加达综合指数也分别升2.33%及1.06%。台湾股指跳空高开,大涨351.41点,上涨幅度为5.57%。香港恒生指数上涨860.99点,涨幅为4.32%。

  但是,唯一的例外是,中国沪深两市继续一片惨绿,再创暴跌新低,逼近2100点大关,不得不展开2000点“保卫战”。中国股市如此奇特的“倒行逆施”,不得不让人思考中国经济究竟离国际主流有多远?奥运后的中国经济究竟将向何处去?

  ■ 中央齐声高唱好好歌

  北京举办了一次空前绝后的盛大奥运之后,奥运后的中国经济走向是荣是衰,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按照“常规经济学”,股市应该是一国经济状态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但中国奉行的是“政治经济学”,股市涨跌,只是庄家和散户玩儿“押宝出老千”,结果是千万散户的真金白银被套进了庄家的“聚宝盆”。这是中国股市与国际经济动向“无缘无故”的主要原因。

  中国股民及其息息相关的亲戚朋友至少有3个亿。中国A股自去年10月最牛的6124点一路下跌到今日的2100多点,跌幅已经高达65%。无论是股市蒸发的资产数量、还是投资者遭受的损失,空前惨烈,远远超过今年的任何一次自然灾害。但是,中国官方归根结蒂只有一句话:股市与奥运无关。

  新华网报导,中国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表示,奥运会促进中国深化开放和走向世界,推动中国经济在更广更深层次上融入世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坚定看好奥运后的中国经济发展。北京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开忠甚至预言:今后3年北京将迎来奥运遗产推动经济效益的“井喷期”。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以《坚定信心推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为题邀请学者专家聚谈中国资本市场中长期趋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系主任林江公开斥责“某些机构及股评家将股市点位预测到2200点甚至到2000点以下”完全是“不负责任”。

  现在,中国沪指已经跌破了2200点,看来这些专家学者只有“唾面自干”的份儿了。

  ■ 地方心急火燎出怪招

  中国在经过几次“税制改革”之后,大部分的主要税收和肥水财源都落到了中央政府的手中。除了几个发达省份以外,许多穷地方为了出政绩图升官、养官员发补助,就只能一是拚命向上要拨款,二是拚命向下“刮地皮”。近年来,卖地是地方政府维持财政收入的不二法宝。于是,强制拆迁激起民怨无数,房价节节攀高让百姓望楼兴叹,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相互勾结、坐地分赃的种种恶政,无一不是源自官府与民争利。

  在股市跌跌不休之时,房市也显露出颓败之势。许多地方政府拍卖土地遭遇“流拍”,房地产开发商纷纷打折促销,政府唯恐财政收入减少,开发商唯恐资金链断裂,在中央政府继续高唱好好歌之时,地方政府对经济危像早已是心急火燎。

  最近,陕西省西安市发出了《关于恢复房地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红头文件,声称从2008年9月4日起至2009年12月31日,对购房户按购房款总额分1.5%、1%、0.5%三个等级给予财政补贴。这是地方政府面对严峻形势不得不推出的救市急招。事实上,西安市绝不“孤独”,近段时间来,在中央政府 “不闻不问”的情况下,许多省市政府纷纷挺身“救市托市”,某直辖市引入数百亿资金试图激活低迷的房市,有省份用税收优惠和减少缴纳首付比例的做法来阻止房价出现“拐点”。

  所谓皇帝不急,急死了太监。中央不急,急死了地方。有分析指出,嘴硬,是中国官员的语言特色。心慌,是中国官界的普遍病兆。越是级别高,越是嘴硬,越是级别低,越是心慌。

  ■ 奥运魔咒与日本覆辙

  统计数据显示,过去11次的奥运会,主办国在奥运后出现经济增长趋缓的有8次。1988年的汉城、1992年的巴塞罗那、2000年的悉尼、2004年的雅典,莫不如此。舆论界将此称为“奥运魔咒”或“后奥运症候群”。

  中国官方异口同声:奥运后的中国经济增速不会放慢。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国的经济规模比其它办奥运会的国家大很多,奥运投资在中国所占的比重非常小,不足以产生负面影响;二是京奥之后,上海要办2010年世博会,2012年广州要办亚运会,国际盛事一个接一个,需要很多固定资产投资,这可保证奥运后中国不会出现经济萧条。

  但是,对此持不同意见并“看衰”奥运后中国经济的也大有人在。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一个正常的经济增长应该靠提升国民的消费能力作为基本动力,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投资只能起“救急”的辅助作用。以国民收入增长为基础的消费增长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健身良药”,而仅依靠政府投资 “拉动”的经济增长却可能是“拔苗助长”,并非长久之计。

  最近刚刚访问过中国的美国东亚经济资深专栏作家理查德德.卡茨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透过表面的繁荣,中国经济的巨大不平衡“令人震惊”,使他联想到1980年代末的日本经济泡沫、以及日本随后出现的“失去的十年”。现在的中国和 1980年代末的日本所面临的是同一个问题:国内消费占GDP的比例增长太慢,而公共工程等各类投资占GDP的比例却“举世罕见”。他说:“按照国际标准衡量,这样的比例是不可持续的”。中国会否重蹈日本1990年代的覆辙,令人关注。

转载自 新华时报(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台股全面禁放空 台指期量缩逆价差收敛
暂停放空 台券商:压制空头可救急日后应恢复
台新银恐遭接管流言  台金管会:绝非事实
期待美新纾困方案将很快通过  全球股市回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