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学者:国发基金应扶植国内产业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1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孟伦/专题报导

国发基金规模将扩充至一兆元,并放宽投资对象、可参与投资中国,引发外界疑虑。台北大学经济系教授王涂发认为,目前经济状况这么差,国内很多产业都面临困境,资金应花在刀口上,以扶植奖励国内企业为主,对赴中国投资的企业必须严格把关,才能为台湾创造就业机会,并贡献国内经济成长。

赴中投资企业须严格把关

国发基金的前身是“开发基金”,早期是以投资经建计划中之重要生产事业如石化工业、半导体工业为主;近年来,则配合国内经济的转型与政策发展,积极投资于生物科技与数位内容产业等。包括台积电、世界先进等半导体厂,都曾获得开发基金的资金挹注,也是少数成功的投资案例,让开发基金每年都有获利可以上缴国库。

2006年10月,行政院为积极整合政府资源,将“开发基金”与“中美基金”合并为“国发基金”,并以投资创投或低率融资为主要工作。至于一九六五年设立的中美基金,曾参与十大建设、投资中钢,也承办青年创业贷款等。

在财务状况上,国发基金截至去年底,净值为一千八百六十六亿元,累计缴库一千九百四十六亿元。不过,根据审计部资料,在去年底前,开发基金总计投资四十三家公司,亏损达二十八家、亏损比率将近六成六。

原本国发基金的审查及管理要点第三十三条规定,申请该基金投资之创投事业,“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中国”;但今年8月,该条文已修订为“投资中国地区金额,以该创投事业资本额的二十%为上限”,亦即将限制投资中国之规定解禁。

曾任不分区立委的王涂发指出,若国发基金投资的对象可以投资中国,就等于国发基金的钱,让台商搬到中国去使用。他强调,这已违背国发基金设置之精神,其目的应该是奖励国内具有前瞻性之企业,以进行长期性的投资,所以当初才会有条文限制投资中国。

投资公司亏损率近六成六

王涂发表示,国发基金的前身开发基金,过去最令人诟病是投资绩效不佳、亏损连连,如今又把资金拿到高风险的中国市场,当然会令人更不放心;万一发生投资亏损,就会出现“钱进中国、债留台湾”问题。

他认为,政府应把钱挹注在资金百分之百为国内的企业,“这样才能鼓励台商留在台湾,本地劳工也能直接受惠,否则,无疑是间接鼓吹企业扩大西进”。

不过,国发基金强调,过去由于规定过于严格,使得需要进行全球布局的创投业者受到阻碍,资金无法弹性灵活运用,才会进行放宽,况且,也订出投资中国门槛,并非毫无限制。

“现在是上限二十%,那以后呢?”王涂发质疑,国发基金投资中国这个禁令解除,现在只是第一步而已,以后一定是没完没了!他以台商赴中国投资金额上限为例,也从四十%放宽成六十%,而且,在台湾设有营运部者还不受此限,等于完全没有管制。

王涂发提醒,国发基金现在又把资金规模扩张至一兆元,用的是国内存款户的钱,就是一般老百姓的血汗钱,“政府却拿去替中国拼经济,这样合理吗?”

台湾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龚明鑫则认为,国发基金设置用意良好,是用国家的力量,来维持国内企业竞争力,但必须要有整体全面性思考,也就是台湾产业的战略性发展目标,并能对我国核心技术产业有帮助;否则,国内有这么多企业,政府要救也救不完,还可能引起人谋不臧的争论与质疑。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