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检讨问题金融机构专题报导系列之三

胡胜正:台湾处理问题金融机构成本 不算高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10日报导】-检讨问题金融机构专题报导系列之三(中央社记者何旭如台北十日电)台湾处理问题金融机构成本有多高?光是标售中兴银行、中华银行、宝华银行,政府预定赔付金即逾新台币1503亿元。不过,行政院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委胡胜正表示,台湾解决问题金融机构所花的钱,与各国相比相对低。

黄历新年前夕,中央存款保险公司成功标售宝华银行,放下心中一块大石头,不过也使国人再度体会处理问题银行的成本有多高,宝华银最后以行政院金融重建基金(RTC)赔付445亿元,由新加坡星展银行得标接手,但也创下RTC处理问题机构的第三高赔付金额。

胡胜正接受中央社专访时表示,处理问题金融机构,社会付出庞大代价,不过与各国相比,台湾解决问题金融机构,政府所花的钱相对低。

胡胜正表示,台湾处理问题金融机构所花的成本,约占台湾GDP的1%,不到2%,以韩国为例,1997年受亚洲金融风暴重创,金融重建基金占GDP的比例逾20%。

根据存保统计,金融重建基金自2001年成立以来,共处理五十二家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金融重建基金依法赔付金额为1692亿元,但不含已标售、但尚未完成交割的中华银行及宝华银行,政府还需赔付919亿逾元。

中兴银行、中华银行分别让RTC赔付584.86亿元、474.88亿元,高居金融重建基金的第一、次高赔付金,问题发生的背后,却是可藉由金融监理避免的人为掏空,中兴、中华银分别遭王玉云家族、力霸王又曾家族掏空,债留台湾。

再看创下RTC第三高赔付金额的宝华银行标售案,同样难逃因人为因素而败坏的命运。

宝华银前身为台中长亿集团旗下的泛亚银行,曾为“中霸天”的长亿集团总裁杨天生利用自家泛亚银违法操作财务,之后虽改名、甚至引入外资,仍因净值变成“负386亿元”,经营不善主因,不少来自泛亚银时期留下的烂摊子。

国内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理虽然持续进行,但还没完全结束,遭RTC列管的庆丰银行虽增资有进度,不过仍未完全摆脱遭接管的可能。

金管会农历年前宣布接管亚洲信托,使刚标售宝华银的存保,又多了一家问题金融机构要处理,RTC恐赔付金额至少20亿元。

近一年来,从中华银行发生挤兑风暴,包括中华银、宝华银、花莲企银、台东企银、中联信托、亚洲信托等问题金融机构陆续遭接管、标售,当存保对RTC水位不足、亟需融资伤透脑筋,如何杜绝人为掏空金融机构,绝对是政府必须正视的重要课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