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环评委拒成挡箭牌 花东发展考验马英九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2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舜协台北二十六日电)争议多时的苏花高速公路兴建案暂时告一段落,行政院环境保护署环评委员将全案退回交通部,宣示拒绝成为政治人物挡箭牌。花东未来如何发展?如何面对同党同志并兼顾环境保护?将成为新政府无可回避的问题,也考验总统当选人马英九的智慧。

苏花高环境影响说明书是在1999年十一月送进环保署,包括审查环境影响说明书、环境差异影响分析报告、现况差异分析报告,到二十五日决议退回为止,环评大会总共召开十五次审查会,包括十二次专案小组会议、一次专案小组确认会议及两次环评大会,前后历时八年多。

苏花高速公路兴建案环评审查期间,支持兴建者诉求简化成“给花莲人一条安全回家的路”,对照台风、大雨就中断的苏花公路,触动不少花莲人心中的痛,声势一度大涨,包括总统陈水扁在内,不少政治人物都多次公开承诺要兴建苏花高。

但环保团体经过多年论述,“保留花莲好山好水”主张也获得不少民众支持,还获得慈济功德会证严上人、亚太丽致集团总裁严长寿等人奥援,声势也不弱,而“一条安全回家的路”,仍是最大公约数。

花莲人渴望一条安全回家的路,但依交通部规划,苏花高有百分之九十是山区道路工程,须经过高达十七个地质敏感、断层地层,开发确实有顾虑,两相冲突下,“环评通过后才兴建”、“尊重环评结果”成为政治人物应付支持者、安抚环保人士的挡箭牌,马英九在选举时也有类似发言。

苏花高应否兴建,“环评结果”在最近一年多成为苏花高应否兴建的生死符,环评委员头上的紧金箍,苏花高是否真是花东居民“唯一一条安全回家的路”?没有愈辨愈明,支持、反对双方依旧壁垒分明,开发单位对环评委员的专业问题“实问虚答”,历经十五次会议还未厘清,难辞其咎,环保署长陈重信在卸任前也忍不住说重话。

姑且不论环评大会退回交通部是否有政治考量,环保人士认为,环评委员已释放一个讯息,“让环评回归专业审查”,不仅是苏花高案,包括台塑大炼钢厂案、大林电厂案等重大争议案,政府都有责任为政策负责。

苏花高案环评在2000年政党轮替前通过,民主进步党政府花了八年时间无法决定应否兴建,给了马英九一个重新全盘考量花东发展的机会,环保人士对“爱台十二大建设”忧心忡忡,花东未来如何发展,成为环保人士观察马英九的重要指标。

五二0后,“拼经济”无疑是马英九和新政府团队的首要之务,但经济与环保如何兼顾,以及如何达成花东居民“安全回家的路”最大公约前提下,苏花高的未来走向与花东地区建设发展等问题,新政府都必须审慎思考、解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