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质燃油瓜分 粮荒雪上加霜

标签:

【大纪元4月2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梁世煌/台北报导〕全球粮食价格飙涨,粮食短缺的情况日益严重,台湾中经院国际经济研究所辅佐研究员施舜耘及顾问曾淑霞认为,除了人口成长及气候改变等因素外,目前全球盛行将粮食作物转为生产生质燃油,也让粮食生产供应面临更为沉重的压力,间接成为全球粮食危机推波助澜的因素之一。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1950年至2007年间,全球每人所拥有的耕地面积已由一英亩减为0.5英亩,估计至2050年时,全球人口将会超过90亿人,届时全球粮食供应链的效能将会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究竟导致目前粮食危机的原因为何?施舜耘及曾淑霞在其“全球粮食危机面面观”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人口成长所带来的粮食需求增加,尤其是如中国、印度等开发中国家对于肉类食品需求转强,农民为了种植更多农作物来生产更多肉类,直接就排挤掉食用粮食的供给,根据估算,13亿人口的中国每人猪肉消费增加一公斤,就需要增加390万公吨的谷物消耗,对于食用粮食的供应自然形成沉重的压力。

其次,全球暖化、水旱灾等气候变因也让粮食收成锐减,根据联合国统计,随着天灾冲击全球农业的严重程度加剧,预估至2100年时,全球营养不良的人口将增加4,000万人至1.7亿人,其中在未来十年内气候因素对于非洲及亚洲等区域的贫穷国家影响最大。

另外,近几年各国为了找寻替代能源所大力推动的生质燃油,竟也是造成全球粮食危机的因素之一,根据统计,2000年美国用来生产生质燃油的玉米仅有1,500万公吨,但到了2007年就跃增5.6倍达到8,500万公吨。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高涨,生质燃油的重要性将与日俱增,施舜耘在报告中认为,此将改变大宗物资的供应秩序,进一步牵动粮食价格同步上涨,如何调配粮食与生质燃油的比重,兼顾环保与民生问题,将考验各国政府的智慧。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游客消费成经济支柱 日本“观光立国”见效
中国房企远洋集团遭清盘呈请 股价跌10%
人民币遭遇多重贬值压力 今年已下跌逾2%
不敌价格战 日本车企5月在华销量均下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