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华:思想不能僵化,心态必须包容

——民进党败选检讨之三

林保华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4月27日讯】民进党败选的检讨,还纠缠不清,派系利益夹杂其中,路线也就理不清楚。如此下去,也会影响新主席的产生。

根据我对民进党的观察,派系与路线相争,是以路线来掩盖派系。所谓路线,比较明显的是基本教义与中间路线之争。所谓基本教义,指的是坚定的台湾派,所谓中间路线,就是因为要争取中间群众,所以在处理台湾国内问题的和解共生与两岸关系上的松动。就这样,民进党内似乎形成不可调和的两大派,这两大派的“斗争”似乎比对国民党的斗争与对共产党的斗争还重要。尤其是在媒体的渲染下,民进党似乎陷在内斗中无以自拔。

我想在这两大派中寻找一下“中间路线”,是另外一个“中间路线”,。也就是说,我们在目标上是基本教义派,就是坚决走台湾独立,或者说是健全的独立国家﹔但是在手段上却应该采取“中间道路”的手段。

这里面涉及到台湾有没有“中间群众”的问题。我认为有。各种民调显示,台湾有七成民众自认是台湾人,但是投给民进党的票是四成左右。我不认为因此可以说国民党就是台湾本土政党,但是的确有些选民把国民党当作本土政党。这关系到台湾长期的党国教育,以及竞选期间国民党强有力的文宣,包括把自己美化为台湾政党、台湾人,对民进党的攻击,以及用民生经济来显示他们最代表台湾人的利益。因此我认为这些误认国民党是本土政党者,就是我们要争取的中间群众。

由于我们资源有限,政治经验也不如国民党,因此争取中间群众自然十分艰钜,但是必须要去做。这次不成功,下次再做﹔下次不成功,再下次还要做。不能因此下结论把他们全推到国民党那里,因为那样做,我们永远只有“基本盘”而无法壮大自己力量。

有的绿营朋友认为没有中间民众,这是不对的。任何一个时候,政治上的左中右三类人中,总是两头小,中间大,因为“政治狂热”者总是少数,谁赢得中间,让他们在某个时候也“狂热”起来,跟自己走,谁就胜利。当然,在推行“中间路线”时,要时刻记住我们的目标,不能牺牲基本价值。1945年国共谈判,毛泽东喊“蒋委员长万岁”,以博取国统区民众对共产党的好感,但是在谈判中,就是拒绝交出军队,因为“枪杆子出政权”,共军就是共产党的基本价值。台湾的民主与主权独立是台湾的基本价值,不可退让,但是叫什么国号,在现阶段,不妨求同存异,因为中共是更危险的敌人,何况一些中间群众对“中华民国”还有“感情”。

因为忽视中间群众的作用,民进党在施政时有时不够谦卑,过于简单,没有详细解释,争取大多数民众的认同而强力推行,就会失去民众的支持。例如“中正庙”改名本来是好事,但是准备不够,被郝龙斌破坏时就不知怎么办,后来出了个庄国荣,解决了这个问题。本来可以告一段落,却又失于冒进,在决定元旦开始撤走慈湖两蒋陵寝的宪兵时,又突然提前一个星期撤走,也搞不清是谁下的命令,这样反而激发一批蓝营民众出来,给媒体炒作的机会,让一些中间民众同情他们。两个多星期以后就立委选举投票,伤害有多大﹖

这次选举中如果说有绿营的支持者没有出来投票,不是因为“中间路线”不去投,而是派系纷争,有的绿营政治人物没有去动员自己的指持者,等着看自己的派系对手“出丑”。自知派系与个人利益而没有包容之心,党不能团结,台湾也不能团结,如何战胜对手与敌人﹖

我觉得我们有必要改变非黑即白的思想方法,也应该对不同意见持包容态度,这种包容不是我们发善心,而是借此考虑那些不同意见有没有道理,即使没有道理,我们还是要想办法说服他们,这不是靠喊口号就可以解决的。口号我们要喊,以提震士气,但是更重要的是细水长流的工作。这必须到基层耕耘,谦卑的面对群众。@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林保华:选票中的城乡差别与青老优势
林保华:中国经济会不会提前引爆﹖
林保华:“两会”败像纷呈
林保华:追究责任 还是煽动民族主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