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炼油牺牲环保 课税符合正义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3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詹逊鸿/特稿

两家石油公司寡占台湾的油品市场,造成国内油价长期扭曲;尤其政府以中油营运状况作为调整油价的依据,已成为压迫消费者的帮凶。

中油的营运绩效无论如何改善,都无法赶上台塑石化,以今年第一季为例,当中油亏损二百亿元以上时,台塑石化的税后盈余却接近百亿元,营运绩效相差超过三百亿元。

中油必须背负政策包袱,包括亏损出售天然气及燃料油给发电厂、机器老旧产率下降、员工薪资、退休福利偏高等,上述都是中油无法承受的痛。

但是,政府却接受中油的油价计价公式,以中油偏高的营业成本作为台湾的油价调整依据,这种作法除了严重伤害民众权益外,同时也让台塑石化赚得口袋满满。

因此,国内油价的调整依据,不应再以中油营运状况为标准,而是应该重新订定一套合理的机制,最起码台塑石化的经营效益,就应该列入政府的考虑范围。

台塑石化在去年政府采取浮动油价制度时“赚翻天”,一年的税后盈余高达六百九十六亿元;就算国内油价冻涨的今年第一季,台塑石化的税后盈余也接近一百亿元。依此论断,“当政府不管油价时,台塑石化大赚特赚;当政府管控油价时,台塑石化照赚不误”;合理的油价调整制度、合理的石油公司经营利润,将是政府官员应该努力规划的课题。

至于,对油品出口课征出口税,原本就是政府官员早该考虑的政策,台塑六轻设厂时,政府不管是在土地、外劳、供水、工业港、租税奖励、资金取得上,都给予最大的优惠与协助,但当政府为了管控物价而冻涨油价时,台塑石化竟然以调涨国内售价的方式,达到将汽柴油大量外销的目的。

既然石油的炼制牺牲社会及环保成本,出口油品就应该补偿国内的损失,以课税的方式达到补偿效果,可算是符合社会正义。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