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六百年不淹水是怎样作到的?为何纪录不保?

作者:容乃加
北京紫禁城──明清皇宫,600年不淹水的纪录于2023年被打破。(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4468
【字号】    

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竣工。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周围城墙约为3.4公里,殿宇高耸,园亭宏丽,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结构古建筑之一。

在明清两代,紫禁城不断进行扩建和维护。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对紫禁城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修缮和改建,使其保持了良好的状态。这座宏伟的宫殿见证了中华民族艺术与科技文明的发展,创下了600年在风雨中不淹水的建筑成就,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的辉煌与智慧。

故宫完整严密的排水系统

元明清三代,京城宫殿的供水来自高梁河水系,每逢雨季,防汛是个大问题。而屹立600载的故宫却从未出现过淹水,为什么呢?当然和故宫防洪的设计有关。故宫建造之初,对排水就有精心的系统设计,使下雨时宫内的排水量要能大于降水量,这套系统从小处到大处,连成完整严密的排水网络。

一、千龙喷水

故宫巍峨壮观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坐落在高高的汉白玉石台基上,三层的台基垫高7米多,每一层台基四周的栏杆底部,都安置了雕琢精美的石龙头,共计1142个。其实,这些雕琢精美的石龙头是排放雨水的沟渠出口。每逢大雨一来,这些龙头就会展现“千龙吐水”奇观,喷水如瀑,逐层下落,将地面上的雨水排出,顺势流入内金水河中,蜿蜒排出紫禁城外。

故宫三大宫殿台基上的这些石龙头一逢到降雨时,就会展现“千龙吐水”景观。(Shutterstock)

二、排水网络主次分明 暗沟明渠支干相连

故宫内的雨水沟渠总长度超过15公里,其中暗沟长度将近13公里。这些暗沟,联络支渠、干渠,最后全部通向内金水河,再与护城河(外金水河)汇流,将雨水排出城外。这些沟渠,导引宫内九十多个院落、72万平方米面积上的雨水畅通排到故宫城外的排水系统中。

故宫的建筑物密集,重重院落相互阻隔,各个宫殿院落之间,使用排水系统疏通,有支线、干线,有明渠、暗沟,还有涵洞等综横交错,主次分明形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排水网络。明渠明现于地面,暗沟则如蛛网密布于地下,明渠遇到台阶或者大障碍物,则在渠下开一“钱眼”排水入暗沟。

三、三道防线

故宫的防水系统至少形成了三道防线。第一道为内金水河(大明壕),第二道为西苑太液池和后海两个人工湖,第三道为护城河筒子河(外金水河的一段)。

故宫全域的雨水最终都顺序通过支线和干线沟渠流入内金水河,然后一路蜿蜒至东华门南域的水闸流出,再与护城河汇合,流入外金水河。故宫内的人工湖──太液池和后海除了观赏游憩作用之外,还具有蓄水调节洪水的功能,以减缓洪水的流速,从而避免瞬间极大雨量带来洪涝。

3月15日,北京市出现沙尘暴,满天黄沙、遮天蔽日。图为3月15日北京后海的情况。(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故宫的防水系统中,人工湖后海和太液池也是其中一道调节水量防洪的防线。不过近年,后海也笼罩在天象异变之中。图:2021年3月15日,北京市出现沙尘暴,满天黄沙、遮天蔽日,后海也受到沙尘暴侵袭。(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护城河——筒子河环绕紫禁城城垣,是外金水河的一段,河宽约52米,周长达3,840米,平均蓄水量约54万立方米。这条护城河不仅加固了城墙,还为紫禁城提供了防洪的功能。

四、地形地势利于排水

明清时期紫禁城总平面图,可见内金水河蜿蜒城中从东华门汇入筒子河。(大纪元制图)

北京北依燕山东临渤海,形势西北高东南低,所以北京的水系流向是归向东南。故宫的设计与北京的地形走向相合,也是北高南低。故宫北门神武门地面标高46.05米。南门五门地面标高44.28米,高差约2米。这种利用地形、地势落差的建筑设计有利于自然排水,使积水能缓慢排泄。

故宫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Fotolia)

同时以故宫中轴线为分水线,建筑物中高侧低,东西两边的地形逐渐降低,也有利于沟渠之水从东西两侧流入护城河。

还有,在明清两代,在每年黄历3月打开紫禁城的暗沟清理淤塞,定期疏通维护了北京故宫建筑群屹立600年不受汛期洪涝的侵袭。

天象异变的冲击

2023年7月31日,台风杜苏芮环流造成中国北京连日暴雨,破了半世纪以来的雨量纪录。北京多条街道变成河流,多地严重淹水,甚至紫禁城也不能幸免,打破了罕有的600年不淹水纪录。

中共党媒报导显示,2023年7月31日故宫内汪洋一片。社交网络热传号称600年从未淹水的紫禁城淹水的视频和照片。(视频截图)

紫禁城破纪录的淹水情况,会是偶然吗?几个塑料瓶垃圾就能使“大红水”排不了了?背后能不有更深奥的原因吗?《易‧系辞上》说“天垂象,见吉凶”,当天象带来灾变、导致“人祸”,在古代中国历史中都被视为棒喝人间不义之行的警讯。近年在中共之国,天象频频发生巨变、种种灾祸屡屡打破纪录。古代的文明中国信仰的是“天人合一”的生活之道,为人处世讲求良知善行,讲求合乎天道。行善积德之人,福德深厚,不求富贵,而富贵自来;行善积德之政,风调雨顺,反之,暴政恶政招致天灾地变和人祸(人祸也可能是上天假借的一种惩罚方式)。

在中原大地上,中共七十多年来战天斗地的红祸无穷无已,它迫害人权、迫害正信、活摘器官的邪恶已是普世皆知,而且受害者的数量非常庞大。俗语说,“人不治,天治”,二十多年来人间制裁邪政的正义力量远远不足,所以上天就要出手!故宫紫禁城在明清是一国权位的象征,这里淹水了,该当是末世王权沉落中的一种征兆吧!@*

责任编辑:李梅#

推荐阅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历代宫殿都“像天立宫”以表示君为天子“受命于天”。由于君为天子,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故名紫禁城。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历经明、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 文化旅游
  • 中国人认为“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因此故宫的结构是模仿传说中的“天宫”构造的。
  • 这座以黄色琉璃瓦,加红色宫墙为主的建筑,虽然叫做紫禁城,但是中国代表皇家的颜色多以黄色为主,因此可知紫禁城的“紫”,并不是指颜色,而是指“紫微星垣”,也就是今日所说的北极星。
  • 从明成祖到清朝末代皇帝,紫禁城一直是明清皇帝的皇宫,天子奉天承运治理天下的地方。“紫禁城”的命名有什么依据吗?为何对应天上的星宇空间呢?
  • 泸定桥是由清朝康熙皇帝御批建造的悬索桥,是四川通往西康 、 西藏的要道之一。在没有建桥之前,人们主要依靠竹索、藤索或附近的三个渡口渡过大渡河。由于水流湍急,无论官民,商旅,还是藩地使臣过河都很艰难。
  • 古燕国的都邑、元以后历代中国的京城:现今的老北京城,它的设计始于元世祖忽必烈之时,体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核心。透过老北京城最初的城市设计与布局,后世子孙不但能一窥中华文化中许多精微奥妙的神髓,更可以发现许多现代西方文化与古中华文化之间颇能碰出火花的相通之处。
  • 新疆的坎儿井鼎盛时期曾多达一千多条,全长5,000公里,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齐名,开辟了沙漠绿洲文明,展现中国古代地下水利工程的成就。
  • 中国古代杰出的大工程建筑涉及军事防御、水利堰渠水道、皇宫帝陵、交通桥梁和宗教建筑与艺术等等的范畴。其中的万里长城是非常出类拔萃的一个,被视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着录的灼灼星曜,闪烁着中华建筑工程傲世的光彩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 在公元前的中土秦国境内蜀郡,李冰父子营造了当今世界年代久远、惟一留存的无坝引水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实证了神传文化科学文明的卓越性!
  • 中国苏州重元寺。(shutterstock)
    房屋塌陷,宝塔倾斜,若想扶正,免不了劳师动众,敲敲打打。中国古代,有不少奇人异士,以精湛高超的技艺,扶正殿阁、房宅。也有人使用神通,扶正了倾斜的石桥。更奇异的是,有木匠刻意造了一座斜塔,凭着西北劲风吹正塔身,可谓神乎其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