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因应粮荒 冀望杜哈回合谈判暨基改作物?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13日报导】-世纪危机专题报导系列之八(中央社记者蔡素蓉台北十三日电)气候变迁,造成干旱、沙漠化,生质能作物排挤谷物生产,全球正爆发前所未有的粮荒!科学家认为,全球耕地面积与人口成长呈负相关,研发高产量、耐旱、抗冷的基因改造作物才是因应之道。经济学者主张,达成 WTO杜哈回合农业谈判,去除农业保护壁垒后,就没有粮荒问题。

2008年 5月,上万名索马利亚民众携家带眷走上街头,抗议玉米价格飙涨,政府军对空鸣枪示警,才暂时止住动乱场面。

这一两年类似的抗议暴动不断在各国上演,科学家以往所担心的粮荒问题似乎提前引爆!

“人口增加与粮食短缺问题”,一直是科学家所关注议题。

1950年全球人口不到30亿,2000年已增加到60亿。联合国预测2050年全球人口约将成长至92亿人,因此,未来40年间全球对谷物需求,每年约以1.2%至1.4%成长。但全球谷物生产收获面积却很难有相同成长速率。

地球现有耕地约15亿公顷,约有一半用来生产谷物。根据美国矿物局的研究,全球谷物生产收获面积最近20年大致维持7.6亿公顷至7.8亿公顷之间。美国农业部研究显示,全球谷物产量最近10年约维持18亿至19亿公吨,总收成量几已达瓶颈。

另外,根据联合国跨政府气候变迁小组报告显示,本世纪末可能出现极端酷热、干旱、海平面上升、水资源匮乏、可耕地面积减少等,均可能冲击农业。

科学家所担心粮荒问题,似乎已提前引爆。不过,经济学者则认为,现今不是粮荒问题,而是粮食价格高涨问题。

换句话说,廉价粮食时代似乎已告终结。

面对这波罕见粮荒,各国都有因应策略,美国把生产粮食优先供应国内使用;部分欧盟国家拟限制小麦出口;阿根廷限制谷物出口;印度仅准许部分高价稻米有条件外销,其余粮食禁止出口;越南、泰国等稻米出口国也是优先供应国内,未签约国家要求提供稻米,采逐案审核。

粮食问题冲击各国,不过,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萧代基认为,“其实没有粮荒问题,是美国等先进国把玉米都拿去发展生质能了。若WTO能尽速完成杜哈回合农业谈判,先进国家去除农业补贴及关税壁垒,不要扭曲市场价格,让开发中国家得以发展农业,就不会有粮荒问题”。

今年六月在罗马登场的世界粮食高峰会,全球18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代表共同发表“世界粮食安全宣言”,誓言消除饥饿,也吁请WTO成员国尽速完成杜哈回合谈判,尽量减少可能增加国际粮价波动的限制措施。

一旦顺利完成WTO杜哈回合农业谈判,是否有助于解决粮荒问题?

长期关注世界贸易组织(WTO)农业谈判的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国际组织科技正林家荣认为,“农业问题不能用纯经济角度看待,因为各国政府为保护弱势农民及本国粮食安全,通常会有政治力介入”。

“以往国际粮食市场为买方市场,农产品出口国多半要求已开发国家去除农业补贴或降低关税壁垒。但2008年已逐渐变成卖方市场,日本等农产品进口国纷纷要求出口国采取禁止出口前,必须先经过WTO咨商”,林家荣分析。

“这波粮荒使许多粮食进口国主动削减农产品进口关税,因此,有学者认为,这波粮荒可加速达成杜哈回合农业谈判。但另一派学者主张,各国鼓励农产品进口,也要有东西可以进口,现今国际粮食市场已变成卖方市场,可能更不利完成谈判”,林家荣说。

不少科学家主张发展第二波的绿色革命,增产粮食来因应这波粮荒,其中,基改作物再度受到注目。

长期专研农业生物科技议题的台湾经济研究院生物科技产业中心主任孙智丽认为,面对气候变迁、全球可耕地有限、地力钝化等因素,“发展基改作物确实是未来的一条路”。

“基改农作物确实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她分析,“透过基因改造,可培养出抗逆境的种子,可以抗旱、抗虫、添加具抗老化等营养素、增加口感,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幅减少使用化学肥料,透过推广生物肥料,还可让农地重新恢复地力”。

不过,基改种子自问世以来,反对声浪没有断过。反对者认为,基改科技加速农业工业化,让生物多样性消失,更重要是让跨国生技公司得以垄断基改市场,让穷困地区数百万农民处境更艰困。

“在科学界中,赞成与反对基改作物的比例大约五比五。物理学家反对最力,他们认为基改作物违背了大自然法则。在农业界里,反对与支持者比例大约二比一,农业学者大部分较支持传统杂交育种方式,而不赞成基改作物”,孙智丽观察指出。

但这波粮荒却使许多国家加速推动基改作物相关立法工作。

“欧洲国家大部分都很反对基改作物,其中反对最力的法国,日前也在庞大压力下,通过基改作物种植管理法”,孙智丽说。

她表示,传统杂交育种也是合成一种新的蛋白质,只不过,透过基因改造方式,可以更有效率,是一种知识型的农业创新。

但孙智丽也认为,农业有很大的问题是在于“分配”,而且目前大部分基改技术都掌握在全球前几大生技公司手中,对小国及穷国农民确实较不利。

“国际粮价走扬,是受到天候异常与生质能政策的影响,未来要跌回过去低价价格已不太可能,粮价可能维持高档,但会下跌”,孙智丽说。

在科学家眼中,在人口增加、可耕地未增加、气候变迁成常态的前提下,“基改作物确实是重要的解决之道,是未来的一条路”。

只不过,在全球前几大生技公司重金垄断许多基改专利,以及基改技术有利农业大国前提下,想透过基改作物解决粮荒,也许不仅仅是科学议题,还牵涉到政治、经济与国际公平正义等许多层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