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次贷黑洞深不见底 台寿险恐面临寒冬

标签:

【大纪元7月1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何旭如台北十四日电)为拯救美国两大抵押房贷公司,美国财政部提出抢救方案,不过中弹的房地美(Freddie Mac)及房利美(Fannie Mae)未来偿还能力出现大问号,已使国内金融机构持有的相关投资陷折价风险,今年以来的汇兑损失加上美国次贷冲击,使寿险业者寒冬恐提前到。

美国次级房贷黑洞有多大?随今年出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濒临破产,最后透过JP摩根大通出面抢救,上周美国两大抵押房贷公司房地美(Freddie Mac)及房利美(Fannie Mae)股价惨跌,引发破产危机,恐无力还债,也陷全球机构投资人于投资失利的危机。

市场人士分析,美国财政部及联邦准备理事会(Fed)虽陆续提出拯救房地美及房利美的方案,但重点是能救到什么程度?只要还有破产、倒闭危机,这两家公司的债信评等就会下降,引发投资人抛售疑虑,投资人手中的债券、证券化商品价格就会下跌,产品持有到期,同样要面临亏损。

例如国内金融机构若持有100元的房利美RMBS(住宅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就算房利美没倒,但日后只要经营不善、偿还能力受损,商品到期恐怕只能还给投资人10元。

自美国次贷风暴引发以来,信评机制遭受极大争议,信评原本应扮演领先指标角色,却未能成功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发现问题,却在次贷爆发后,才陆续调降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等。

房利美、房地美上周股价暴跌,不过公司评等仍维持在AAA,至今尚未被调降,市场人士指出,信评机构往往慢半拍,现在没被调降不代表以后不会被调降。

房利美为1983年全球经济大萧条时,为扩大低成本房贷资金与担保,由当时美国罗斯福总统提议创立,由政府资助,之后美国国会特许房利美改制为私制公司,资金由市场募集。房地美同样也是美国国会特许成立的房贷公司,宗旨也是要提供低成本房贷融资管道。

市场人士分析,这两大房贷公司的经营方式,不是直接与消费者承作房贷,而是向银行和房贷放款业者收购抵押贷款,重新包装成RMBS等证券化商品,由于证券化通常代表风险分散,将原先单一借贷的风险分散到不同投资人承担,加上良好的公司债信评等,可成功将这些商品销售给全球的机构投资人。

市场人士分析,次贷危机极度复杂,甚至引发机构间的诈欺疑虑,银行、保险等机构投资人以债信评等判断投资风险,也意外被卷进这场尚不见底的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风暴使台湾无法置身事外,遭波及的银行、保险业者今年获利能力恐大幅缩减,行政院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虽已展开调查,但基于台股信心薄弱等理由,却把调查结果视为最高机密“保护”,甚至以“影响有限”回应,只是将真正的冲击延后爆发而已。

相关新闻
原物料需求 美次贷 散装运输景气观察指标
全球股灾 投资型保单半年净值跌一成
美次贷危机波及中国海外股市政策
金管会:美次贷对台湾金融业影响有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