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大新地标建筑系列介绍之五

首都机场新航站楼 一流设施末流管理

人气 31
标签: ,

【大纪元8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华明综合报导)奥运重点工程之一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T3),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以外表豪华壮观被誉为“新国门”,其蜿蜒的廊楼被称为“中国龙”。可是与一流设施配套的却是末流管理。自启用以来,不少业内人士称其内在管理为“垃圾”水准,每天都有上千人走错航站楼,华而不实的建筑带给人们的却是更多的烦恼。

北京新建的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投资总金额270亿元,堪称世界之最。到2015年,首都机场航站楼的总面积将达141万平米,停机位数量增至322个,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80万吨、飞机起降60万架次、A380全载起降的要求,届时将跻身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

该机场自1959年建成后,经历过两次大的改扩建。2003年11月,在扩建首都新机场的设计竞赛中,英国著名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赢得该项工程的设计招标。2004年 3月,首都机场扩建工程开始动工,新征用地22,200亩,搬迁9个村庄,历经近4年时间建成,于2008年2月29日和3月26日分两期投入运营。

可是,这个以豪华外表和庞大的体积,被誉为“新国门”和“北京会客厅”的T3航站楼自启用以来,诸多业内人士及旅客对其实用性表示非常失望,航显系统杂乱无章,下飞机出站时间之久、路程之长,让旅客走得腿软,感到大而不便,不到一个月就发生丢失旅客大宗行李的事件,旅客称,这个机场只有垃圾机场的管理水平。

航显系统混乱 旅客茫然

据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4月19日报导,从3月26日国航等20余家航空公司入驻T3号航站楼后,每天都有1,000多人走错航站楼。而那些迷路的,大都为国内乘客。

实际上,据首都机场扩建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张国宝2008年2月15日介绍,新航站楼在投运以前要进行六次模拟实验,但进行了四次就发现六百多个问题,大部分得以解决。最后一次应该有八千模拟旅客,不过,最终的测试结果没有公布。

机场开放后,香港《文汇报》记者亲自去考察,在5月12日的报导中说,这个全球最大的单体航站楼--3号航站楼,标识一大堆,独缺“到达”、“出发”;楼内无人驾驶的“小火车”既无标示也没提示,旅客不知何时何地下车。


这个全球最大的单体航站楼--3号航站楼,标识一大堆,独缺“到达”、“出发”;航显系统混乱,旅客茫然。(Getty Images)

报导称,这里最大的困扰就是很容易找不着北。电梯上就听见抱怨:“这电梯标识写了一大堆没用的,就是没写接人应到几层,送人应到几层!”仔细一看,果然“派出所、餐厅、银行、卫生间”等都有标注,就是没有“到达、出发”的提示。还有,电梯没有语音提示,也无盲文标识,这对伤残人士不太方便。

刚刚从香港来的张先生表示,这里跟香港新机场很像,但内在服务差得很远。他说,比如刚刚坐的那个接驳的“小火车”,无人驾驶,技术和设备都很先进,可是去哪里要坐这个小火车?坐到什么地方可以下?多长时间一趟?什么时间开?都没人知道,既没有标牌提示,车上也没有语音提示。

在站台上倒有不少服务员,可没有人主动照顾旅客。一些外籍旅客发问,他们也听不懂,更不知道回答。他深深的感叹:先进的设备,这么漂亮的建筑,花了这么多钱,管理也要跟上,当前的情况令人失望。

登机廊桥空置 旅客走到腿软

报导称,新航站楼具备75个廊桥登机口,但大多形同虚设,许多飞机着陆后,都停在没有廊桥的停机坪,旅客须坐摆渡车才能到达航站楼。为何放着这些现代化的、又方便旅客的设施不用呢?机场有关部门解释说:“这段时间很忙,还要准备很多活动。”记者一周后再询问,没有答复,旅客的不满再多也要耐心等待。

许多旅客表示,从飞机着陆到离开机场,乘坐国内航班且没有行李的旅客,要半小时;若国际航班,再有行李,旅客就要一个多小时。每个人都在说:这里太大了!而休息座椅又太少,常常挤满旅客。可见“大”并没有提供方便。


旅客指出,北京国际机场T3航站楼太大,而休息座椅又太少,常常挤满旅客。可见“大”并没有提供方便。放眼望去,看不到几张座椅。(Getty Images)

转机的旅客也常需要在3个航站楼之间穿梭,于是免费摆渡车特别繁忙,成了T3新的服务项目。旅客从走下飞机、提取行李,到航站楼出口要走多远不得而知,但基本上要一小时。推着行李车还常要走几十米左右的上坡,很是吃力。

深夜刚下飞机的袁先生埋怨说:“太不可想像了!我们的飞机落地后在地面滑行了好长时间!我们自嘲说,要到天津了。飞机停下来也不走廊桥,从落地滑行到坐大巴在机场转,总共将近一小时……听说是为了省钱。”

他还表示,在入境处,大家排很长的队,可旁边有个写着“北京奥运通道”字样的值班通道,却无人排队”,“这是不是资源浪费?这些电子显示牌可以更改的嘛,没有特殊需要时,把它换成公众使用的不就行了?”


本应停靠廊楼直接连接候机厅的飞机,却停靠在很远的地方。旅客不得不乘坐摆渡车才能到航站楼,费事又吃力。(Getty Images)

垃圾机场管理水平

《华尔街日报》2008年3月3日报导,T3航站楼和现有航站楼之间距离相当远,却没有轨道交通连接。目前,要在两者之间转机的乘客只能乘坐摆渡车或出租车。有关当局称,将修建一条轨道交通线,但没有给出具体日程。新航站楼装备的可以上网的多媒体付费电话,也只能访问一些中文网站。

旅客称,在机场托运行李时要么就得死等,要么死走,因为托运柜台在大厅中央只有一个,很多人在此排队等候,而另两个柜台相当遥远。卫生间也是如此,中间只有一个,人多就要排队,不排队就要远征到航站楼两边的卫生间。

今年3月底还爆出105件原本随客机返港的行李不知所终的事件。此外,外国旅客还抱怨T3的星巴克和麦当劳没有机磨咖啡,到发现洗手间卫生隔板松动、脱落等,专家称,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才最能体现机场管理者的智慧;也正是这些人性化的点滴,才绝非是可以复制、套用得来的,也才是决定成败的最关键。


T3航站楼楼内无人驾驶的“小火车”既无标示也没提示,旅客不知何时何地下车。(Getty Images)

一网友补充说,小火车没有任何管理,不知哪边会来车,不知几点,更没有排队,大家挤在一起,乱作一团,着实是垃圾机场管理水平。


旅客行李的管理混乱也是T3的一大弊端。(Getty Images)

机场交通隐患

据《新京报》报导,目前首都机场的航班数量日渐加大,机场附近的鸟却是有增无减,因许多高科技的驱鸟设备机动性低,存在检测死角,所以机场大量购入四面锣、四面鼓和钹等,成立“驱鸟班”以锣鼓驱鸟。

就在奥运开幕前几天的8月2日,《西安晚报》报导,国航CA1215航班从北京起飞后遭遇鸟群,飞机前部被撞出大坑。发现后飞机被迫停飞,航班被取消,原打算乘坐这趟航班的100多位乘客不得不改换航班。

据《新京报》报导,去年3月2日,原定于昨日下午1时40分从北京飞往美国旧金山的美国联合航空公司UA888航班,在乘客登机前半个小时,被发现左侧发动机被撞个窟窿,结果取消了该航班。这个窟窿可能是被机场运货车上的集装箱撞击所致。

据央视(CCTV)2月15日报导,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首都机场扩建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张国宝在采访中表示,北京空域管理非常艰难,因为这里头涉及到军方,也涉及到民航当局。为使空中利用率提高,空中要分层,过去每六百米一层,现在缩小到每三百米一层,还要防止飞机相撞,相应的飞机要装上一些其它的装置,这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

他说,为什么大家现在感到首都机场拥挤呢?首都机场要用的人很多,航线也很多,为什么加不上去?民航局曾增加到1,450架次一天,但马上就晚点,现在又回到一天1,000架次,将来还要加到1,500到1,600架次。

据新华网2008年7月8日报导,记者从公安部交管局了解到,上半年全国已经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15,598处,已治理3,871处,其中北京市排查的193处道路安全隐患已全部治理完毕。公安部交管局副局长王金彪表示,正在围绕奥运做交通安全保卫,全力预防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当局似乎只确保北京奥运,而全国上万处交通隐患不去很快处理。


一位乘客正坐在连接T3的地铁上。(Getty Images)

管理混乱 体制落后

在2008年2月29日启用时,外界就质疑,中国机场较差的服务水平能否在这里得到改善。路透社报导,2006年,在国际机场委员会进行的调查中,首都机场的乘客满意度排名第62,却是世界上旅客吞吐量排第九位的机场。机场官员也承认,赶上香港、新加坡和吉隆坡的机场还需时日。

中国民航服务怨声载道,航空公司成为千夫所指由来已久,据香港《文汇报》报导,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有关人士表示,航班延误有很多原因,不都是运力调配、飞机故障、机务维护、机场关闭、地面通讯导航等因航空公司及机场所造成。他说,中国民航服务质量被诟病已久,病症是管理混乱,协调不一,病灶是婆家太多,利益割据,高度垄断,病根是中国民航体制滞后矛盾。


中国民航服务怨声载道,航空公司成为千夫所指由来已久,据香港《文汇报》报导,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有关人士表示,航班延误有很多原因,不都是运力调配、飞机故障、机务维护、机场关闭、地面通讯导航等因航空公司及机场所造成。图为北京国际机场内因班机延误而躺着休息的旅客。(Getty Images)

中国民航总局高层官员坦承,航班延误百分之四十是系统内管理漏洞造成;自从二零零二年中国民航系统“政企分开”后,机场归地方政府,航空公司有的属于国家资产管理委员会,有的属于民航总局,由于归口不同,管理协调更加混乱,出现变故时,很多讯息无法互通有无,统一对称。

另外,中国民用航空资源严重垄断。专家指出,其中“垄断最严重的包括航权、航油、机票定价机制、机场运营模式等。”他说,任何行业如果经营被垄断,融资渠道单一,市场化程度低下,都无法建立和激发行业正常竞争机制,不仅服务质量上不去,发展也将遭受严重制约。

此外,中国民航空中管制权严重受限,涉及敏感的中国军方领空控制权问题。世界很多民航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多数空域都实现“以民为主,为民所用”,但中国大部分低空管制权是由中国军方控制。很多航班为了避开属于中国军方独享领空,不得不多绕路,造成燃料和时间浪费以及航班延误。


北京新建的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投资总金额270亿元,堪称世界之最。(Getty Images)

烧钱的游戏

《中国即将崩溃》作者章家敦最近访问中国归来表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新建的3号航站楼与其它国际机场并无多少区别,就是大得令人瞠目结舌。

据英国《独立报》2008年5月报导,据统计,中国有近3亿人口(将近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人均生活水平在世界银行定的贫困线(1美元一天)以下。中国有1,000万人尚未能用上电。

而中共的富人在迅速增加,2007年,中国十亿(美元)富翁人数106人,2006年只有15人,2002年没有人。2000年北京平均交通行驶速度每小时30英里,而到2008年5月10日每小时只能走5英里。豪华机场似乎只是为少数富人服务的。

《纽约时报》的首席建筑专家和评论家尼克莱.欧罗索夫(Nicolai Ouroussoff)表示,西方国家的人抵达北京,走出飞机来到新的国际机场航站楼的那一刻,被其富丽堂皇而感到头晕目眩和迷惘。然而,当人们从机场出来以后,他们惊叹于中国转型变化的那种感受,很容易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变成泄气。

马路两旁,是一个个平庸丑陋的新高楼的景观。很多高楼群都是建有大门的封闭型小区,反映出穷人与富人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尽管这些建筑大部分是在奥运的筹备阶段建造的,但低劣的建筑质量让它们看上去很老旧,好像有几十年历史了。

欧罗索夫称,这是中国拥抱现代主义的另一面:类似于二战后的年代,欧美现代主义运动的那种从零开始的白板规划(tabula rasa planning)。中国的建筑实验,是充满希望和饱含痛苦。在这里,什么都能看到,从幻想的乌托邦胜利,到对个体生命的漠视的表现形式,似乎一切皆在。

《华尔街日报》2008年3月3日说,中国还计划在2020年之前斥资190亿美元,修建97座新机场,机场总数将达到244座。就连北京也在考虑再建一座机场。

耗用巨资打造的机场豪华却不实用,主建单位只注重面子上好看,把它当成一个巨大艺术作品,为奥运做足面子工程,而不真正为国民着想。有人说,多年来在世界上均GDP排名100多位的穷国却玩着“烧钱的游戏”,所以它越漂亮老百姓越生气。

有网友戏称,“如今江的鸟蛋(国家大剧院)鸟嘴(世纪坛),胡的鸟窝(鸟巢)鸟腿(中央电视台),巨鸟(北京机场新航站)都建起来了,期待下一位核心赶紧建成鸟翅鸟胸鸟背,完成干鸟事的伟大鸟业,然后才可能腾出手来帮助贫困人口捡垃圾脱贫……”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奥运鸟巢耗资巨大 质量受关注(1)
奥运鸟巢耗资巨大 质量受关注(2)
奥运“水立方”的残缺梦幻
国家大剧院:中国心脏的炸“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