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现代医案从王院长的嘴部疱疹谈起

华景珍

人气: 38
【字号】    
   标签: tags:

今早晨起看电视新闻,台湾立法院院长王金平鼻头、嘴唇长了“青春痘”。名人嘛!长痘子都上了新闻版面,还得在一堆记者面前解释:不是青春痘,也不是老人痘。因为五一九发高烧,五二零还要参加新总统就职典礼,太过忙碌,造成免疫系统下降,在嘴唇与鼻头部分就长了“ 疹”。

西方医学把 疹分为两型,第一型属于单纯疱疹,发生在口腔内部、鼻子与嘴唇或眼睛周围等处;第二型则是长在腰以下,阴部及其周围。其临床症状为皮肤或黏膜出现很多成群的小水疱,水疱破皮后,就是王院长在电视上那个模样了。

疱疹的发生,一般会有刺痛、搔痒或灼热等前驱症状,通常发生在感冒发烧、压力过大、熬夜疲劳、连续失眠、焦思愁虑这类人身上。民间认为,那是火气太大引起的,说一个人长了“热疮”。

用比较正统的中医观念来解读,中医师会认为这种人的脾脏有湿热,因为“脾荣于唇”,脾脏健康的人嘴唇红润,如果嘴唇发生干裂、血色不佳,或者长了疱疹,那就表示脾脏出了问题。

还有,读中医的人会发现,古人把整个身体各个部分都互相“对应”起来,譬如,学耳针的人发现,古人看耳朵是一个像胎儿在母体内,倒过来卷卧的人体,耳垂部分对应头部,耳郭则是对应背部。这样,如果人的身体某一个部位不舒服时,就可以在它对应的耳朵部位上,下上耳针来治疗;中医也把人的整个脸部与身体的五脏对应起来,从脸上某个部位的状况如颜色、凹凸、肌肉弹性等等资料来判断内脏的状况,如,鼻头这个部位,就对应着脾脏,鼻头上长了疱疹,也是脾脏湿热的症状。

现在的西医治疗各种疾病,包括疱疹,焦点都集中在细菌啊、病毒啊、怎么样用特效药或抗生素把细菌与病毒杀死。有关疾病的预防,也是强调洗手啊、避免皮肤接触啊、衣物消毒啊。这些手段,焦点还是停留在避免接触“细菌与病毒”这个观点上。

可是西医也发现:疱疹的特性是“初次感染后,病毒会穿过皮肤沿着神经躲到神经节内,巧妙的躲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并且一辈子都生活在里面。”在身体出现状况,免疫力下降时,又跑出来作怪。

中医里根本没有细菌、病毒的概念,所以它的治疗有别于西医。譬如,王院长这个疱疹的原因是脾脏湿热,那就用清热、利湿的处方及药物给他服用。一旦脾脏健康,什么细菌、病毒也无法作怪了。

《和剂局方》里有一个清热利湿的处方叫“甘露饮”,由生地、熟地、麦门冬、天门冬、枇杷叶、茵陈、枳壳、石斛、黄芩、甘草组成,即是疱疹对症的处方。病势太凶猛时,可以加大黄、栀子、石膏这类峻药。《伤寒论》中清热利湿的处方“茵陈蒿汤”,被广泛用于治疗黄疱症,其主要成分除了茵陈,就有大黄与栀子。中国古人完全没有细菌、病毒的概念,也没有昂贵、精密的现代化科学仪器与设备,照样能轻松治疗各种棘手的毛病,包括不同型的疱疹。◇(──转自《新纪元周刊》本文网址:http://mag.epochtimes.com/073/4793.htm)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