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越治外法权 北京管制外商海外资产

标签:

【大纪元12月2日讯】(大纪元记者田清综合编译) 日本松下电器(Panasonic)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家用电器企业,也是世界上百大公司之一。然而最近在中共商业部一个划时代的裁决后,这家于1918年成立的日本电子产品制造商,不得不接受中共官僚的指示,可以想见,松下感到很不自在。

北京《反垄断法》管制外商海外资产

金融时报30日报导,北京11月要求松下出脱日本的一些优良资产,以取得松下以90亿美元收购在中国的竞争对手三洋( Sanyo)电机的反垄断批准。这个裁决是中共首次执行2008年8月提出的《反垄断法》,在反垄断审查中强迫企业出售大陆以外的资产。

中共此举信息很明确:在火热的中国市场经营,可能要付出相当高的代价。

中共商务部判定,如果松下不出售资产,合并后的新三洋和松下公司,其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的市场将到77%的市占率,而且将在当地的锂电池占有62%的市场,在一般的镍氢电池占46%的市场。因此裁决要求松下出售生产其它产品的工厂。

中共要求松下出售制造混合动力电动车用的镍氢电池部门,并且把和丰田合资的镍氢电池事业股份从40%降到19.5%。

国际业者忧心北京的权力

中共强迫松下出售资产以取得收购三洋电机的核准,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反垄断审查中强迫外国厂商出售中国以外的资产。

这个根据中国2008年8月推出的《反垄断法》的裁定,突显出北京的权力日益增强,以及中国的庞大市场给予它在全球规则上日增的影响力。

根据中共这个强悍的裁定可以看出,北京已经迅速成为一个敌对的权力中心,并且利用新的法律在全球性的公司打上它自己特有的资本主义品牌。就像在其它领域一样,中共正逐渐将其意志强加于全球贸易。

北京利用《反垄断法》迫使涉及并购的全球企业出售资产,或是阻挡可口可乐收购中国一家当地公司。北京这种对全球性合并收购越来越强悍的做法,让国际并购者忧心可能会限制并购活动。

国际法律事务所Freshfields的中国主管Nicholas French表示﹕“交易商担心在中国会比在欧盟遇到更多的障碍。”

国际型企业私下对中国的合并速度缓慢和审查程序不透明感到沮丧。有人认为《反垄断法》被用做保护国内对手的工具,而且怀疑中共的执法和美国、欧盟或日本不一样,它的企业合并审查其实是根据工业的政策考量。

在松下的案子当中,中共商务部内的的反垄断局在松下第一次提出书面计划后的4个月,才正式接受了公司的并购案申请。

松下这个并购案也是通过中共前两个阶段审查的首例,现在进行到第三阶段,这表示审案官员还有6个月来考虑最后决定。反垄断局目前的裁决是﹕合并的松下/三洋的三个电池部门在中国可以有46%的持有率,下令要松下出售日本的一些生产设备,并且把和丰田的一个非中国的合资持股减半。

北京违反国际惯例

当然,中国并非唯一采取这种行动的国家。美国和欧盟也有利用其巨大的消费市场来对外部公司施加条件。

在美国和欧盟的主管当局也要求松下出售海外单位,却不要求处理合资企业。“松下裁决案中这种治外法权的指定,出脱在美国或欧盟的反垄断判决中不是惯例”,北京Freshfields的Michael Han表示,“中国的执法比预期强烈许多。”

另外一个案子是,北京9月份裁定通用汽车收购破产的美国汽车零件厂Delphi的部分单位会限制在中国的竞争。反垄断局订出了一些条件,包括禁止交换Delphi其他中国客户的商业秘密。美国和欧洲的主管单位就没有制订这些条件。

外企的中国难题

企业可以不接受北京繁杂的条件而选择放弃中国的业务。不过这样做可能使它们永远被排除于中国市场之外。

然而,也有人希望利用新的法律权力来对付许多中国大公司的垄断地位。包括中国移动通讯(China Mobile)的诉讼案在内,有大约10个反消费者行为的案子。这些诉讼案包括等待和解的中国网通、百度和中石化。

然而,中共国营企业输送庞大的利润给政府并且雇用了数千万名员工。这些重要的国营事业很可能遭遇被侵权的消费者提出的大量诉讼,这迫使当局在行使《反垄断法》的这方面行动上更为谨慎。

对微软提出反垄断诉讼的律师Dong Zhengwei表示,北京法院最近拒绝了他对电信费用不合理和国营电信业重整的提告。“他们说,电信部门重整或国营事业垄断和你这个个人有什么关系?我说我是一名消费者。他们就说,中国有13亿消费者,如果他们都来提告,我们怎么办?”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限制重重 外商抱怨中国市场如空中楼阁
经济学人:中国保护主义 外商难获利
中国市场难入 外商频撞南墙
【新纪元】外商“中国梦”破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