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艰苦辛酸肚里吞 重建工程路迢迢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2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施馨尧台北26日电)莫拉克风灾重创南台湾,重建工作随施工便道开通而展开;数以百计的工程人员站在抢修第一线上,断垣残壁中不分昼夜,他们坚定的依既定目标,完成灾民回乡心愿。

八八水灾中,台20线和21线可说是两条受创最深的道路。负责抢通的交通部公路总局第三区养护工程处养护课长刘庆辉是工程中灵魂人物。他从民国88年起在高雄县甲仙乡担任副段长,除风灾前短暂调动职位外,养护这2条省道前后达11年,路上一草一木就像他亲手拉拔长大,而村民的面孔是他再熟悉不过的风景。

刘庆辉在9月初被调回高雄县甲仙乡,每天在灾区间调度工程机具、集中人员,向乡长报告抢修进度与预计抢通时间。他说,灾民看不到家乡面貌,心中有很多恐惧,常怀疑“是不是要放弃他们了”。

工程进行中,刘庆辉凭借丰富经验,得以发挥长才。以高雄县桃源乡“货柜便桥”为例,就是得自921地震时抢修道路的灵感。

他说,当时他独自在台20线胜境桥路段,苦思如何衔接湍急溪流,因而想出“货柜桥”搭建方式。货柜桥因横跨野溪,土石流相当频繁,于是他在桥下埋设涵管,让水尽量流过,但因涵管通水断面不足,土石流夹带树枝和岩石无法顺利通过。他先在溪中叠架十数个货柜,预留足够通洪断面让土石流经过,接着用钢板横架在货柜上,便桥就搭建完成,而货车也得以运载砂石深入灾区。

刘庆辉说,抢修期间每天平均工作10小时以上,与同仁抢通近1000公里道路。除了在工地来回奔波监工,同时还须处理公文、经费控管,而为了开路先后次序和方向,他也常扮演沟通桥梁。挨骂对他来说,更是家常便饭。

“我们看到人要协调的时候,就先等他骂完,再讲要讲的事情”。刘庆辉说,灾民心急如焚,“快还要更快,好还要更好”。抢修道路时,难免会通过私有地,碰到地主阻挠时,他也试图委婉说明。

他笑着说“抱怨的人总是比感动的多”,“灾民的第一优先是自己的家,但是我们处理总有先来后到之分”。以前有些点头之交的村民,这次一见面就紧紧抱住他。他谦虚的说,“他们应该还算是认同我们做的路,那种感受还是很温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