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忠:农村再生应倾听民意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5月10日讯】政府推动农村再造条例、ECFA等重大政策,在台湾均引起相当大的争议,突显出执政党对于公共事务处理,确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以农村再造条例,该条例对建构未来农村新风貌影响深远,称为第三次农业改革实不为过。尤其涉及二千亿庞大经费,更引起各界极大的关注,纷纷提出不同的看法与质疑。仔细观察这段期间各方对该条例的质疑、批判及政府回应,确有许多值得检讨与深思之处,可作为未来处理重大公共议题的参考。

首先行政院农委会在草拟该条例时,显然没有广征不同意见,事先作好沟通,才会引发重大争议。相信国人对南韩总统李明博在担任首尔市长时,为兴建青溪川,举办上百次的公听会,不断与附近摊贩、住家、民众进行协调沟通,终能完成该建设,成为韩国人的骄傲,印象深刻。不同意见的整合沟通,难免耗费时间,对业务推动有所影响,为此我国官员对于许多公共建设,总习惯邀请学者社会人士做出“专业背书”,造成一言堂,却换来民众强烈抗争的后遗症。主办单位在举办公听会时,常过度偏重政令宣导,反容易引起听众反感。尤其与会官员对于民众提出的问题与意见,要有为政策辩论的勇气与能力,不能老是以带回去研究搪塞,留给民众不专业,敷衍的观感,让沟通的美意大打折扣。政府官员有必要透过终身学习课程,来加强沟通技巧与能力。

其次在野党对执政党的各项施政给予严格监督,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常态。然而从最近几项公共议题(如农村再造、开放陆客来台、四年五千亿预算等),民进党似乎缺乏完整的论述,所提出批评的内容,明显过于空洞(如灭农、选举买票、图利财团等指控),欠缺具体的数据与方案,与执政者做理性的政策论辩,反而容易留给社会大众,为反对而反对的不良观感,无法给自己加分。亡羊补牢,民进党党中央应透过智库、地方县市长,迅速整合学者专家、农民、社区团体意见,提出更具体可行方案,避免做无谓杯葛,反让不完备的条例轻骑过关。

而农民是农村主体,对于农村该如何整建、农业该如何发展,农民本身最清楚,不应置身事外,应该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规划,严格监督计划推动,并抗拒外界诱惑,共同来打造一个理想的家园。

尽管政府信誓旦旦会好好利用两千亿再造基金,并将成立“农村规划发展署”来负责推动。然而过去经验显示,政府在推动农村建设时,每每提出许多动人的口号,从八万农业大军、精致农业、富丽农村、精准农业到安全农业,却一再让农民的期待落空。不仅政府所勾勒的美好农村,和农民期盼的农村生活大不相同,许多建设更沦为蚊子馆,甚至假农舍四处林立,而农业整体竞争力并没有提升,农民生活与环境仍未获得实质改善。以当前台湾政经环境,光凭农政机关的力量根本无法抗拒庞大政治与利益团体的压力,目前的管考制度,也很难防微杜渐。为防止经费浮用及农地可能逐步被鲸吞,还是必需要有其他的法律规范来配合,才能达到遏止效果,这部分亦应一并考量,不能切割。

台湾要成为先进国家就必需学会,成熟处理公共事务的态度与方法,在公益与私利中取得最大公约数,而政府官员则必须改变固有思维,放下身段,积极走入人群,倾听人民真正的声音,快速回应人民的需求。台湾要向前行,农村要脱胎换骨,唯有透过从下而上,充分展现社区力量与活力,才能美梦成真。@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马英九勉原住民 用文化创意产业拼经济
马英九盼农村再生条例草案通过 让农村新生
台湾英雄:王高荣父子再造无患子生机
台湾将助瓜地马拉偏远地区小学整建教室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