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就是货币的时代(7)

技术4 为养成知识生产的集中力,要培养体力──可能持续下去的几种小道具

胜间和代

标签:

第四种技术是体力。

集中力是知识生产时的重要事项之一。集中力能够持续与无法持续的人,最大的差异在于体力。因为,要想持续思考一项事物,或是要做出结论,体力都是不可或缺。

而且,在输入什么新事物到脑中,或是尝试着去做时,也需要体力。我们常会说一个人“精力充沛”,简单讲也可以解读为“有体力的人”。

因此,培养体力就相当于让资讯的输入与产出能力能够持续下去的引擎,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

如果以笔记型电脑来比喻,应该就很容易了解了吧。同样是电脑,电池电力较耐久的电脑,与较不耐久的电脑,二者到电池没电为止所能处理的资讯量,就会产生差异。

处理速度再怎么快的电脑,如果电池的电力只能撑一小时的话,和处理速度一般、电池的电力却能维持六小时的电脑相比,不消说,后者的资讯处理效率还是比较高。

在我得知集中力=体力之后,就相当积极把自己的时间花在培养体力之上。在那之前,我原本就在成了社会人之后一直有上健身房的习惯,现在又额外透过以下方式致力于培养体力:

计算每天的移动距离,在完成预定的碰面计划后,总移动距离若在十公里以内,其后就完全以步行方式移动

总移动距离若已超过十公里,就以自行车移动(若骑自行车,每天的平均移动距离约为三十公里前后)

每周两次做一小时的肌肉训练

每天就寝前做伸展操,以及用乳胶管训练内侧肌肉(藉由乳胶管伸展平常用不到的内侧肌肉)

不上健身房的日子,就骑国际牌的健美骑马机Joba(http://ctlg.panasonic.jp/product/lineup.do?pg=03&scd=00003911),或是做哑铃体操。

有一种用于测定体力的指标叫“最大氧气摄取量”,我测出来的结果相当于十八岁。事实上,此刻我也是在飞机里撰写这份原稿,如果我没有体力,一定会呼呼大睡而无法动笔吧。

像这样培养体力也是一种习惯,我个人是搭配以下这些协助养成习惯的小道具,让它变得容易习惯化:

计步器随时放在平常使用的腰包中。这样,就能测定每天的移动距离。当天步行未满五千步的话,我会自我反省。

身上带着附GPS的携带式导航仪。这样可以轻松在一小时内步行完成四公里以内的移动,或是骑自行车完成十五公里以内的移动,运动量会增加。

持有多台自行车。如果每次都骑一样的车,很容易会腻,因此我会视移动距离或停车地点等等,像换穿不同衣服一样,改骑不同自行车。目前我使用的自行车有,一台可以出场比赛的正式公路车、一台普通鞋子也能骑的小型公路车,以及一台快要下雨时也能骑的折叠式自行车。

把哑铃体操或JobaBics(附属于Joba、与Joba连动的有氧体操影片)的DVD放在播放器里不拿出来,想运动时马上就能运动。

把哑铃或乳胶管放在易于取得的地方,想做运动时就可以做。

总之,在进行某种知识生产时,要想提升集中力,所需要的不是意志的力量,也不是聪明与否,而是纯粹的体力。

感叹于自己的集中力无法持续的人,请测量一下自己的体力看看。如果体力尚有改善余地,集中力就也会有改善余地。

此外,我们在想到“要培养体力”的时候,不知不觉就会订下目标,希望能以意志力去控制,但这么做是无法持久的。要想使其持续下去,就必须把目标拆解为能够达成它的行动,然后花心思去设想,什么样的机制才能让这些行动持续。

如果我没有计步器与附GPS携带式导航仪的话,应该没办法徒步走到十公里;如果没有健身教练的话,应该也会很快就怠惰于肌肉训练。

总之,要渐渐建立一个能藉由对行动的控制、让成果自然而然出现的机制。关键字在于“可重现性”。@
摘 自 《新知识生产术 》 商周出版社 提供(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资讯就是货币的时代(1)
白宫发言人:美元还会是世界主要储备货币
台6月出口创新高 电子业拔头筹
英央行委员:英国房市已见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