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88水灾凸显山林病危 落实弃耕返林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15日报导】88水灾之水土保持省思系列1(中央社记者王鸿国台北县15日电)从“72水灾”到“88水灾”,再次凸显山林病危的事实,学者专家建议,应落实“弃耕返林”,“生态工法”也有检讨空间。

由于山地超限利用的“病情”严重,致近来每逢风灾豪雨,常爆发土石流等灾情,从莫拉克台风重创南台湾的88水灾来看,似乎成了2004年敏督利台风牵引西南气流,豪大雨造成中部72水灾悲惨场景的翻版。

在72水灾强烈究责声中,行政院当年推出“弃耕返林”政策,还收回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及花莲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辖内农场,宣示性展开高山复育工作,但前屏科大防灾中心主任、现任台北县政府农业局长蔡光荣认为,“弃耕返林”政策显然未落实。

他表示,农民在山区不适当的土地种植茶树、槟榔树等作物,使山林难以涵养水源,作物收成的利益更难抵灾害的损失,尤其是庞大复原费用及人命的损失。

水利问题专家、台湾大学土木系教授李鸿源认为,因公权力不能贯彻、没有积极有力的跨部会协调机制,这是政府防灾上最缺乏的两大部分。

李鸿源表示,“弃耕返林”不应只是口号,其中还涉及危险地区不能开发或居住,若应迁村就应迁村,不能再乡愿,若当初921震灾后能将中横封山复育,后续的灾害或许就能减少许多;不论是迁村或封山等作为,都须有详细配套的“游戏规则”,规则明确了,才有利执行。

另一方面,国土管制或许没有立即讨论、实行的必要,而眼前必须抢修遭恶水冲破的堤防,过去因公共工程委员会力推及获环保人士肯定的“生态工法”,却遭到质疑及检讨的声音。

李鸿源表示,国内生态工法技术仍不成熟,却被部分人士一厢情愿地认定所谓“生态工法”就是去混凝土,这就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也让防洪强度出现问题。

除防洪强度可能有问题外,陡坡防护能力也让学者诟病,蔡光荣说,他从过去在学校教学时就反对生态工法,尤其是山坡地、野溪的护坡、护岸采生态工法,将让冲刷更大,土地涵养及固床能力更差。

此外,蔡光荣更质疑国内厂商施作生态工法前,很少会确定工法所要保护的动植物对象,自然不可能作栖息地的生态调查,使得过度保护某一生态的结果,就是造成其他或本土生态的灭绝。

也因此,工程专家比较偏向缓坡施作,台北县政府水利局长李戎威表示,生态工法属柔性工法,若河水流速每秒达3公尺以上,就不适合施作,尤其是在河水流向的“攻击面”施作,不宜硬碰硬。

从新闻画面来看,偌大的楼房,湍急凶猛的河水一样轻松冲走,堤防应如何重建?李鸿源分析,堤防被冲破主因,在于降雨量大于工程设计量。

就学者观点,只要设计周全,不一定非要某种工法不可,但学者也建议,现今风行的亲水空间,设计上应适可而止,不宜太偏重,以避免作过头,反而影响河防安全。莫拉克台风造成的损害已成事实,现在最重要的,是政府与人民须认真面对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弃耕返林”政策可再检讨落实,而这也考验着主事者的智慧和决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