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采用高科技搶救世界最大古岩畫

標籤:

【大紀元1月18日訊】世界最大古岩畫--花山岩畫所在地的气象、立壁表面溫度的數据和實像,通過數碼相机傳輸到計算机里,屏幕上不停閃爍的光標,表明計算机正在繁忙地進行數据處理,幫助專家确切了解岩体中裂隙的走向和風化速度。

新華社報道,這是中國文物界首次采用高科技手段對重要的人類歷史文化遺產古岩畫展開保護。

監測表明,花山岩畫部分因風化發生片狀剝落和裂隙,一些地方因水流侵蝕出現一條條水漬,還有大面積的顆粒狀鐘乳石滴附。

專門研究花山岩畫的文物專家黃槐武說,“由于風化、水蝕和鐘乳石覆蓋等自然侵蝕不可避免,中國文物界正在利用先進科學技術,搶救中國壯民族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集中了文物、地質、材料、水利等專家的中國文物保護專家小組,現已專程赴廣西對國家文物保護單位花山岩畫的病因展開調查、論証,并實施保護。目前,他們利用气象及溫度數碼相机、應用地質雷達、GPS坐標等國際先進設備已完成了對岩畫地形地質的科學調查。

在此基礎上,專家小組從不同學科的研究角度為花山岩畫制定出具有創建性的長期保護和搶救性治理兩套方案。

水利工程方法首次被引入中國文物保護工作。專家介紹說,對山体內的溶洞,將用水利工程中“圍木灌漿”的方式修筑堵水牆,阻止大量水份進入,同時對進入岩体的少量水份采用導出的方式使其在沒有岩畫處的滲水點流出。

在修補岩体裂隙的材料方面,中國的材料專家已著手實驗化工合成材料,据稱,這种材料的构想和實驗在世界文物界還是首次。專家強調,修補材料既不能影響文物的外觀,而且要具有伸縮性和可逆性,以便在若干年修補材料老化后可以取出重換。

搶救工作正在積极實施中,假以時日,世界最大古岩畫有望恢复原貌。不過,專家指出,對古岩畫的保護,仍是當前國際文物界的一大難題。

岩畫是古代涂繪鑿刻在石上的圖畫。中國是世界上岩畫分布最多的國家,也是最早發現岩畫的國家之一。

花山岩畫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宁明縣臨江的一面巨大峭壁上,在長約一百七十米、高約九十米的岩面,分布著一千九百多個赭紅色的蛙形人像、武器、船、動物等大小不等的圖案。

考証表明,這是兩千多年前壯族先民進行巫術活動時留下的遺跡。這些圖形反映了古代壯民族的遷徙、文化交流、古代宗教等。“對花山岩畫的研究中,它對于解決中國史學界關于壯民族起源、發展的許多學術爭論,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价值,”黃槐武說。

中國文物研究所副所長黃克忠說,現在,全世界的岩畫保護仍處于管理性保護層面。“搶救花山岩畫,是中國文物保護界對進入深層次的阻止自然環境對岩畫破坏研究的有益探索。”

最近從文物部門得到的信息表明,聞名世界的賀蘭山岩畫、絲綢之路岩畫、內蒙古岩畫……這些珍貴的“歷史見証”由于自然衰變,正面臨著消失的危險。有關專家發出呼吁:保護和拯救岩畫迫在眉睫。

黃克忠說,中國已在花山岩畫所在地廣西宁明縣設立了保護站。他認為,對花山岩畫的搶救,將為中國展開大范圍的岩畫保護提供借鑒經驗。

相關新聞
丁薛祥掌中央科技委 觀察人士不看好
浙江水亭門古城牆北段坍塌 現場畫面曝光
李強稱「經濟不能下猛藥」遭刪 泄露何祕密?
雲南麗江17分鐘連發3次地震 最高4.5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