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都風情:福州街頭跑街仔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月9日訊】 在福州鬧市街頭,只要你站在原地十分鐘,就會有三個以上的人開口問你:“新鮮的柚子,要不要?”“老鼠藥,很靈的,買一包?”“剛剛出爐的福清光餅,熱熱乎乎的,買一塊給孩子磨牙吧!”……街頭的跑街仔,成為現代都市福州一道特別的風景。

街頭叫賣福清餅的伊弟,看上去只有十二三歲,頭發亂蓬蓬的,衣服皺巴巴的,從脖子上挂一塊寬闊的木板,上面攤開十几個冒著熱气的福清光餅。見人就問,要不要?這光餅硬梆梆的,須用力咬才能撕下一片,開始覺得沒有什么味道,多嚼一會儿,竟滿口生香。傳說,這种經過農家烤爐特制的福清光餅,是民間為了紀念明代福建抗倭名將戚繼光而流傳下來的。戚繼光當時在福建沿海率軍民轉戰,苦于士兵的口糧不好准備,想出烤熟小餅,用繩子穿成一圈,挂在士兵的脖子上,隨時可以用來充飢。數百年來,福建的百姓紀念這位英雄而流傳的光餅,已經成為此間一道著名的小吃。

福建是個四季花香的水果王國,龍眼、荔枝、蘆柑、蜜柚等收獲不斷,絕大部分水果,由經銷商收購,然后運到省內外市場。但有一些農戶,私宅深院,栽种的几棵果樹,在滿足自家孩子饞嘴之后,剩余的又不夠收購斤兩,只好用提籃裝出來,沿街叫賣。走向現代化的福州市,与這些自然經濟時代遺留下來的小買賣顯得格格不入。

讓筆者覺得有趣的是,福州的街頭叫賣者,大多用當地人才能听懂的方言土語。前日,筆者遠遠听見從簡易手持擴音器傳來的叫賣聲:“拉易喲,嘎拉喲,其一喲,……喲!”筆者請教福州當地人,當地人支支吾吾半天才解釋清楚,嗨,什么“喲”,其實就是“藥”。這一串如同日本話的叫賣,原來是“老鼠藥、蟑螂藥、螞蟻藥和什么什么藥”。

賣紙糊風車、賣冰糖葫蘆、賣牛皮小鼓、賣瓷器古董等等,除了冰箱、彩電,似乎福州街頭的跑街仔都有得賣。在森林般矗立的高檔商場前的街巷當中,這些跑街仔体驗著一种不同的生意感覺,他們興許是為了糊口,興許是為了圖個方便,興許就是為了体驗從前自由自在的自然經濟時代的感覺。

這些跑街仔的買賣,看上去有种繁榮的感覺,即使市民對此不反感,但城市在發展,新的規矩,新的生活模式,總是要取代舊的,這也許就是新舊交替時代,福州人心中最為矛盾的一种是非觀。(中新社)


相關文章

 

相關新聞
福建民眾期待大三通
五百馬祖香客經馬尾赴湄洲進香
福州市長宴請連江縣長 第一次"兩岸宗教直航"見面會談
兩岸小三通  政治大斗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