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风情:福州街头跑街仔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1月9日讯】 在福州闹市街头,只要你站在原地十分钟,就会有三个以上的人开口问你:“新鲜的柚子,要不要?”“老鼠药,很灵的,买一包?”“刚刚出炉的福清光饼,热热乎乎的,买一块给孩子磨牙吧!”……街头的跑街仔,成为现代都市福州一道特别的风景。

街头叫卖福清饼的伊弟,看上去只有十二三岁,头发乱蓬蓬的,衣服皱巴巴的,从脖子上挂一块宽阔的木板,上面摊开十几个冒着热气的福清光饼。见人就问,要不要?这光饼硬梆梆的,须用力咬才能撕下一片,开始觉得没有什么味道,多嚼一会儿,竟满口生香。传说,这种经过农家烤炉特制的福清光饼,是民间为了纪念明代福建抗倭名将戚继光而流传下来的。戚继光当时在福建沿海率军民转战,苦于士兵的口粮不好准备,想出烤熟小饼,用绳子穿成一圈,挂在士兵的脖子上,随时可以用来充饥。数百年来,福建的百姓纪念这位英雄而流传的光饼,已经成为此间一道著名的小吃。

福建是个四季花香的水果王国,龙眼、荔枝、芦柑、蜜柚等收获不断,绝大部分水果,由经销商收购,然后运到省内外市场。但有一些农户,私宅深院,栽种的几棵果树,在满足自家孩子馋嘴之后,剩余的又不够收购斤两,只好用提篮装出来,沿街叫卖。走向现代化的福州市,与这些自然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小买卖显得格格不入。

让笔者觉得有趣的是,福州的街头叫卖者,大多用当地人才能听懂的方言土语。前日,笔者远远听见从简易手持扩音器传来的叫卖声:“拉易哟,嘎拉哟,其一哟,……哟!”笔者请教福州当地人,当地人支支吾吾半天才解释清楚,嗨,什么“哟”,其实就是“药”。这一串如同日本话的叫卖,原来是“老鼠药、蟑螂药、蚂蚁药和什么什么药”。

卖纸糊风车、卖冰糖葫芦、卖牛皮小鼓、卖瓷器古董等等,除了冰箱、彩电,似乎福州街头的跑街仔都有得卖。在森林般矗立的高档商场前的街巷当中,这些跑街仔体验着一种不同的生意感觉,他们兴许是为了糊口,兴许是为了图个方便,兴许就是为了体验从前自由自在的自然经济时代的感觉。

这些跑街仔的买卖,看上去有种繁荣的感觉,即使市民对此不反感,但城市在发展,新的规矩,新的生活模式,总是要取代旧的,这也许就是新旧交替时代,福州人心中最为矛盾的一种是非观。(中新社)


相关文章

 

相关新闻
福建民众期待大三通
五百马祖香客经马尾赴湄洲进香
福州市长宴请连江县长 第一次"两岸宗教直航"见面会谈
两岸小三通  政治大斗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