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關系配合美國對華政策而動

人氣 1
標籤:

隨著阿米塔吉就任負責亞太事務的副國務卿,布什政府的亞洲政策人事核心已經确定,接下來是具体政策的實施。如果我們把焦點集中在東亞地區,則美國政策的重點將圍繞在美日同盟的加強,對北韓的立場,以及台海兩岸政策的制定。布什總統批評克林頓政府漠視与東京的關系,鼓吹要強化美日軍事同盟,以為如此就可以遏阻台灣海峽的紛爭危机。可惜事与愿違,不但日本對「集体自衛權」的實施承諾十分猶豫,而且因為美核潛艇在檀島外海撞沈日本訓練船事件,引發日本民眾對美軍的反感,造成日本政壇的危机,至少使日美之間的蜜月要延后很多時間。在這种情況之下,美中關系成了大家最為關心的議題。

根据《華盛頓郵報》社論的觀點,人權与對台軍售兩大議題將為今年美國和中國的關系定調。所謂人權議題,自然是指三月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會議上的譴責中國人權案;對台軍售議題,自然指的是四月份美台軍購會議。事實上,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兼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錢其琛正准備三月訪美,与新政府討論中美關系,并竭力攔阻美國售台神盾級導彈驅逐艦。換句話說,布什政府与中共的第一次交手將正面展開。

正因為布什政府的對華政策有棄舊布新的意圖,但卻沒有真正成形,所以各方所謂的中國問題和外交問題專家以及媒体紛紛建言,「爭相邀寵」,希望成為白宮對華政策的策士和設計者。

以馬紹爾的報告來看,它認為中共在強大之后必定吞并台灣,日本也會屈服北京,所以美國將在二○二五年被迫退出亞洲,然后不得不設法采行圍堵政策,与中共形成長期戰略對抗。

馬紹爾認為,与中共這樣人口眾多的國家對立,尤其它有核武攻擊力量,美國不應太冒風險。与此比較消极的觀點相比較,美國智庫亞洲基金會則提出了「一中政策」下的明确底線:繼續反對中共以武力解決台海問題,但也向台灣表明,「不會支援北京未接受而達成的台灣獨立,如果台北片面宣布獨立,或者從事其他目的在挑舋北京的行動,美國未必會馳援台灣」。

這份號稱有三十七位跨党派重量級人士經過一年研討后匯整的「美國在亞洲角色」的報告,据信是美國智庫對布什政府提出的第一份專門針對亞洲政策提出的書面建言。雖然這份報告對北京的民主化進程不太樂觀,也不愿意北京在短期內統一台灣,但是,在繼續維持台海兩岸的不統不獨局面中,其主旨仍然有向北京傾斜的特徵。

首先,整個報告是以美國一慣的「一中政策」為基礎,而這個基礎又是以三個公報和台灣關系法來构成,這個基本立場与國務卿鮑威爾在國會任命听証會上的態度如出一轍,所以可以視為是布什政府對華政策的底線。其次,基於李登輝突然提出兩國論差點把美國拖下水的經驗,以及台灣執政民進党的台獨綱領,報告建議政府對台表明態度,當然是制約台獨勢力的盲動。而所謂「不會支援北京未接受而達成的台灣獨立」一說,實際上就是否定了台灣執政當局用公民投票的形式來追求台灣獨立的可能性。再者,報告中提到「從事其他目的在挑舋北京的行動」,其解釋的空間更大。比如,法輪功如果在台灣坐大,北京是否可以認為這是挑舋而對台動武,美國對此是「可能介入」還是「未必馳援」?台灣積极動作要加入聯合國,算不算是對北京挑舋?由此可見,只要美國沒有成功部署戰區導彈防御系統,沒有達成國防部長倫斯斐暗示的把台灣納入其中,美國即使售予台灣愛國者三型導彈,甚至神盾級驅逐艦,也不表明兩岸一旦有事,美國會協防台灣,并与中共一戰。正如馬紹爾報告所說:「誰統治台灣,并不是美國的存亡所系」。

從各种登上美國主流媒体頭版的建議書和媒体本身的社論來看,專家學者和社論撰稿者都在為布什把北京視為競爭對手而非戰略伙伴的定義作詮釋,而鼓吹保守強硬的表面背后,仍是大國外交討价還价的傳統思路。(世界日報社論)


    相關文章
    

  • 美國之音:陳水扁的未來施政重點,將會轉向兩岸關系 (2/17/2001)    
  • 港報:今年七件大事影響兩岸關系 (2/15/2001)    
  • 陳水扁:我律師性格 能解兩岸問題 (2/15/2001)    
  • 馬英九回台即會蔡英文說明訪港情形 (2/15/2001)    
  • 馬英九:在台海兩岸關系上不能訴諸武力 (2/14/2001)    
  • 馬英九: 要為兩岸關系打前鋒 是「愛台」不是「賣台」 (2/14/2001)    
  • 馬英九訪港如是聞: 默許打頭陣 甘愿當棋子 (2/14/2001)    
  • 陳勁松:兩岸關系:中國人智慧不如朝鮮人 (2/13/2001)    
  • 兩岸軍力平衡可防爆發戰爭 (2/13/2001)    
  • 馬英九在港大受歡迎 (2/13/2001)    
  • 馬英九:陳總統有能力處理兩岸關系 (2/13/2001)    
  • 馬英九恭維香港回歸比預期好 (2/13/2001)    
  • 馬英九否認受中共利用 (2/12/2001)    
  • 馬英九邀董訪台被潑冷水 (2/12/2001)    
  • 台北市長馬英九:港善意接待 兩岸見和緩 (2/12/2001)    
  • 馬英九:這次香港行有助改善兩岸關系 (2/12/2001)    
  • 馬英九吁加強台港關系 (2/12/2001)    
  • 呂秀蓮:開放來台觀光對兩岸關系影響深遠 (2/12/2001)    
  • 馬英九:美勿低估扁兩岸彈性 (2/11/2001)    
  • 美智庫對兩岸政治僵局表示關切 (2/10/2001)
  • 相關新聞
    美智庫對兩岸政治僵局表示關切
    馬英九:美勿低估扁兩岸彈性
    呂秀蓮:開放來台觀光對兩岸關系影響深遠
    馬英九吁加強台港關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